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2年第26期 > 正文
编号:12315172
胸腰椎骨折患者腹胀及便秘的护理体会(1)
http://www.100md.com 2012年9月15日 郭芳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 目的 探讨胸腰椎骨折患者腹胀及便秘的预防和护理措施。 方法 对6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在院期间出现腹胀及便秘的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结果 60例患者均成功解除腹胀及便秘。 结论 引起腹胀及便秘的相关因素是多方面的,临床工作中应仔细观察并加以分析,及时有效地进行护理干预,能减轻患者腹胀及便秘的程度,最大限度减轻患者的痛苦。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腹胀;便秘;护理

    [中图分类号] R68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09(b)—0134—03

    胸腰椎骨折合并腹胀便秘的发生率为40%~88%,一般于骨折后12 h出现,急性期可持续7 d左右[1],临床表现为腹膨隆、胀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肛门不排气、便秘、情绪烦躁、焦虑等。当胀气进一步加重压迫膈肌和胸腔时,可出现气促、呼吸困难等不适,严重腹胀可导致腹内压升高、下腔静脉回流受阻,进而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其痛苦程度往往超过骨折本身,并可直接影响到疾病的治疗及恢复[2—3]。笔者通过对6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在院期间出现腹胀及便秘的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临床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2月~2011年9月本科收治的胸腰椎骨折患者60例,本组患者均在入院后的不同时间内出现不同程度的腹胀及便秘。其中,男42例,女18例;年龄21~85岁,平均年龄55.4岁;骨折部位:T11 10例,T12 15例,L1 12例,L2 6例,L3 7例,L4 5例,L1~2 5例;骨折类型:爆裂性骨折23例,压缩性骨折37例;治疗方法:手术治疗28例,非手术治疗32例。

    1.2 护理方法

    1.2.1 心理支持 胸腰椎骨折患者伤后生活不能自理,担心预后,容易产生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护理人员应在患者入院后主动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评估可能产生负面情绪的因素,并有针对性地给予疏导,消除患者不良情绪,避免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对胃肠道功能的影响。

    1.2.2 健康宣教 日常护理过程中应加强护患之间的交流,及时、全面、系统的向患者讲解疾病的性质、程度及转归,强调治疗护理在疾病转归过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告知患者功能锻炼的必要性和时间性[4],降低患者恐惧、不安等负性情绪,提高患者对治疗护理工作的依从性。健康教育应因时、因地制宜,结合不同患者的心理特点,注意语言交流的技巧,有针对性的做好宣教工作。

    1.2.3 重建排便反射 保持大便通畅是预防腹胀的先决条件,指导患者床上排便,养成每日定时排便的习惯,有便意时应立即排便。指导患者由上向下收缩腹肌,做排便动作,促进肠蠕动,减少腹胀、便秘的发生。

    1.2.4 改善环境 清洁整齐、安静舒适的病房环境,以及尽可能为患者提供排便时较为隐蔽的私人空间[5]。避免排便环境缺乏隐蔽性而造成患者心理上的排便障碍,便后及时开窗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减少不良环境因素对患者的刺激。

    1.2.5 调整体位 给予垫薄枕,使骨折部位保持过伸姿势8~10周,既可以减轻腹膜后血肿对神经的刺激,又有利于骨折复位[6],从而减轻腹胀、便秘。

    1.2.6 饮食护理 合理的饮食可有效预防胸腰椎骨折患者发生腹胀、便秘。患者入院后即对其进行饮食指导,使其理解合理饮食的意义[7]。指导患者“宜”进食易消化、粗纤维、富营养的食物,多食新鲜蔬菜、水果、蜂蜜、核桃等,有助于润肠通便。少食多餐,既可减轻胃肠道负担,又能促进肠蠕动,有助于消化吸收,减少腹胀便秘的发生。“忌”进食辛辣、油腻及易产气食物,如牛奶、豆制品、碳酸饮料及富含淀粉的食物等,鼓励患者多饮水,至少1 500 mL/d,特别是每日清晨空腹饮温开水,可刺激胃—结肠反射,减少胃肠胀气,促进排便[8]。

    1.2.7 功能锻炼 适当的功能锻炼可促进疾病的恢复,还可预防和减轻腹胀的发生。(1)腹部按摩:嘱患者饭后30 min用手掌根部按胃肠道解剖走向按摩,即自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反复做单向加压按摩[9]。研究表明,进行腹部按摩时,治疗信息会通过皮肤的触觉及压力感受器沿脊髓传送至大脑,引起交感神经系统兴奋,同时也是对胃肠道的一种机械刺激,对促进胃肠蠕动起正向作用[10]。(2)腹式呼吸:患者平卧位,嘱其放松肢体,双手交叉置于上腹部。吸气时腹部膨隆,呼气时将嘴缩小成吹笛状,将气体经口缓慢呼出,同时腹部缓慢回缩,呼气时间为吸气时间的2倍,一般频率为16~20/min。每天训练3~4次,每次15~20 min。此法可按摩和牵拉腹腔脏器,促进胃肠蠕动[11]。

    1.2.8 药物治疗 (1)指导患者对大黄苏打片、开塞露等药物的合理使用[9—12]。(2)入院后及时给予消炎和活血化瘀药物静脉输液,尽量减轻腹膜后血肿对神经的刺激和压迫[2]。(3)患者入院后,医务人员取芒硝10 g研成粉末,装入单层棉布袋中密封好,贴敷于患者的神阙穴(即肚脐处),配合腹部磁疗热敷,促进胃肠蠕动。(4)于双侧足三里穴位处注射新斯的明各1 mg,缓解腹胀及肠麻痹(机械性肠梗阻及哮喘患者忌用)。(5)番泻叶30 g,碳酸氢钠3 g,加100℃沸水500 mL,加盖静置30 min,每小时服100 mL,便通即止,效果显著[12]。

    1.2.9 人工掏便护理 腹胀、便秘严重经腹部按摩、穴位贴敷、热敷、药物口服等处理后仍无法缓解者,考虑为粪石嵌顿,可予人工掏便。掏便时戴乳胶手套,嘱患者侧卧屈腿,涂抹石蜡油后,食指缓慢伸入患者肛门,同时嘱患者张口呼吸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3368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