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2年第26期 > 正文
编号:12315125
手术治疗成人先天性胆管扩张症的临床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12年9月15日 张健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 目的 观察手术治疗成人先天性胆管扩张症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41例成人先天性胆管扩张症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21例和对照组20例,观察组采用囊肿切除、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对照组采用囊肿切除、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术,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痊愈率。 结果 对两组患者术后进行为期1~3年的随访,术后随访观察组4例患者出现并发症,痊愈率为85.71%;对照组16例患者出现并发症,痊愈率为30.00%,观察组术后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 结论 手术方式的选择是手术治疗成人先天性胆管扩张症的关键,囊肿切除、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是成人先天性胆管扩张症的首选手术治疗方法。

    [关键词] 囊肿切除;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成人先天性胆管扩张症;手术

    [中图分类号] R657.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09(b)—0044—02

    先天性胆管扩张症(congenital bile duct dilatation,CBD)是一种常见病,由于多发生于胆总管,早期多称为先天性胆管囊肿[1],是指肝外和(或)肝内胆管系统梭状、囊状或憩室状扩张。该病多发于小儿患者,成人患者较少,病变复杂。由于近些年影像技术、CT、B超技术的普及和提高,先天性胆管扩张症的确诊率明显增加,临床确诊年龄10岁前患者居多,近年该病在成人中的发病率明显上升,引起人们的注意。本研究采用囊肿切除、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治疗先天性胆管扩张症,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4年3月~2009年3月本院收治的41例成人先天性胆管扩张症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21例和对照组20例。所有患者均经CT或B超检查、病理、手术探查得以确诊。观察组男10例,女11例;年龄19~70岁,平均为37.5岁;病程为1个月~29年;患者常见症状有:反复腹痛20例,黄疸11例,发热5例,腹部包块12例,急性胆管炎5例,合并胆结石18例。先行B超引导下囊肿内置管外引流减压(鼻胆管引流、乳头切开)2例,度过急性期后再行手术,2例为在外院行囊肿空肠吻合。对照组男9例,女11例;年龄18~68岁,平均37.0岁;病程为2个月~31年;患者常见症状有反复腹痛20例,黄疸10例,发热6例,腹部包块13例,急性胆管炎6例,合并胆结石17例。先行B超引导下囊肿内置管外引流减压(鼻胆管引流、乳头切开)3例,度过急性期后再行手术,3例为在外院行囊肿空肠吻合。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临床症状及术前检查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1.2 方法

    观察组患者采用囊肿切除、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治疗,肝外胆管需保留囊壁0.5~1.0 cm,将其修剪为喇叭状,空肠襻长度40~50 cm,采用Y形端侧吻合进行近远侧空肠,将近侧空肠断端沿着远侧空肠横轴型的半轴端端吻合,并使二空肠襻细线浆肌层间断并拢缝合10 cm。

    对照组患者采用囊肿切除,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术治疗,在囊肿低位处间隔4~5 cm缝牵引线,将缝牵引线处和十二指肠壁靠拢,二者浆肌层间断缝合4~6 cm,于靠缝合线0.5 cm处切开囊肿壁和十二指肠全层。吸净囊肿内胆汁,取出可能存在的结石。缝合切开的囊肿和十二指肠,并在外侧壁间断缝合,以完成囊肠吻合。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 13.0进行计算处理。计量资料比较采用两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情况

    两组患者术后随访时间1~3年,术后随访发现:观察组出现并发症患者4例,其中同时出现胆汁漏和轻度胆管炎并发症患者1例;对照组出现并发症患者16例,其中同时出现急性胰腺炎和吻合口狭窄并发症患者3例,同时出现胆汁漏和轻度胆管炎并发症患者3例。观察组术后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具体数据比较见表1。

    2.2 两组术后疗效比较

    术后观察组痊愈率为85.71%,对照组痊愈率为30.00%,观察组术后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痊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具体数据见表2。

    3 讨论

    先天性胆管扩张症是先天畸形的一种,发病率较高,女性患者居多,常发生于胆总管的远端,也可能发生在胆系其他位置[2]。其典型的临床表现有腹痛、发热、黄疸、腹部肿块等,但年龄不同,病因不同,常伴有不同临床特点。随着影像技术、CT、B超的普及和提高,该病的确诊率明显提高,且成为诊断该病的主要手段。

    胆总管囊性扩张,远端出口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狭窄,常有胰胆管汇合异常,胰液反流进入胆道等,导致黏膜损伤和炎症发生。结石形成、胆道感染、囊壁癌变的病理基础是胆汁滞留,因此只有进行囊肿切除,使胰胆分流才可终止该病的病理过程,因此,先天性胆管扩张症的根治性治疗原则为切除病灶,通畅引流[3]。该病无典型临床特征[4],且成年人常患有胆道结石,故其常被误诊。患者在外院首次手术时被误诊为胆道结石而实行胆管切开取石加T管引流,导致患者受多次手术之苦。为防止此情况的发生,我们应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先天性胆管扩张临床症状表现和胆道结石导致的胆道感染无明显的差别,资料表明仅仅以腹痛、发热、黄疸等临床体征及症状观察难以作出准确诊断,还需进行胆道直接影像学检查。对该病有了准确认识,加上影像学检查,才能够作出正确诊断。

    采用囊肿切除,分出胆总管远端且切断结扎的手术方法治疗该病,由于该病病程大多较长,且易反复发生感染,导致周围组织和囊壁粘连,剥离困难。粘连部分大多在囊肿的外侧壁和前壁,如耐心细致分离,很少会发生大出血等并发症,后壁和内侧壁对有经验的医师来说,分离并不困难。由于该病癌变率较高,所以术中应尽可能多地切除囊壁[5]。

    总之,囊肿切除、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治疗是成人先天性胆管扩张症首选手术治疗方法[6]。本研究采用囊肿切除、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治疗先天性胆管扩张症,研究结果及资料表明该手术方式有死亡率低,术后并发症少,可消除形成胆石因素、防止囊肿恶变等优点。采用囊肿切除、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治疗先天性胆管扩张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张佩君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943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