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2年第25期 > 正文
编号:12315276
阿托伐他汀在脑梗死患者中的治疗效果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12年9月5日 陈钢等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在脑梗死患者中的治疗效果。 方法 选取本院2009年10月~2011年10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14例,随机分为两组,采用常规治疗患者57例为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阿托伐他汀(20 mg/次,1次/d,口服14 d)治疗患者57例为观察组,治疗疗程为2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指标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 结果 观察组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基质金属蛋白酶—9水平、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阿托伐他汀用于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显著,不仅可以减轻患者体内的炎症反应和改善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状况,还能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 阿托伐他汀;脑梗死;治疗效果;疗效比较

    [中图分类号] R7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09(a)—0077—02

    脑梗死是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颅内动脉血管粥样硬化疾病,发病过程中慢性炎症反应起到了重要作用,该病多发于老年人[1—2]。超敏C反应蛋白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是脑梗死发病过程中典型的炎症反应和动脉粥样硬化破裂敏感指标[3—4]。有研究表明,阿托伐他汀具有较好的抗感染和抑制机体血小板活化功效[5—6]。为了探讨阿托伐他汀在脑梗死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本院选取114例脑梗死患者采用不同的药物治疗进行对比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2009年10月~2011年10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14例,年龄41~75岁,平均(59.8±10.3)岁,其中,男性78例,女性36例。患者均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脑梗死诊断标准,并经CT或MRI确诊,排除患有其他心肺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肝肾疾病患者。所有患者1年内均未服用过他汀类药物,且对他汀类药物不过敏。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采用常规治疗患者57例为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患者57例为观察组,两组患者间一般情况(性别、年龄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主要内容为患者的血压调整、抗血小板凝集治疗、脑水肿防止治疗、改善机体脑循环、预防并发症等。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阿托伐他汀(湖北兴银河精细医药化工公司生产)治疗,用法为20 mg/次,1次/d,口服14 d。治疗疗程为2周,结束时进行超敏C反应蛋白、基质金属蛋白酶—9测定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对所有患者进行为期半年的随访。

    抽取患者清晨空腹静脉血5 mL,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进行检测,操作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试剂盒由武汉博士德公司生产。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采用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进行评分[7],分数越高,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

    1.3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资料均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采用χ2检验和t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指标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指标比较结果见表1,观察组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基质金属蛋白酶—9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结果见表2,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3 讨论

    超敏C反应蛋白是机体最为敏感的炎症反应指标,在慢性炎症反应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以引起机体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局部沉积,使机体内皮细胞分泌过量的黏附因子及化学趋势因子,会加速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的表达,加速扩大机体内的其他炎性反应,造成血管内膜过度损伤,发生痉挛和脂代谢异常,最终引发血栓的发生。超敏C反应蛋白是脑梗死的主要致病因子之一,监测体内的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可以掌握患者的病情变化。基质金属蛋白酶—9是一种锌依赖的蛋白水解酶,主要控制机体细胞外基质的降解和重塑,在破坏脑血管完整性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基质金属蛋白酶—9起源于神经胶质细胞,脑梗死发生时,基质金属蛋白酶—9显著升高,与机体脑组织水肿和炎症反应有关。

    阿托伐他汀是一种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抑制剂,对HMG—COA具有较强的抑制效果,有效抑制机体内的胆固醇合成,进而下调患者体内的TC、LDL—C,还能起到阻滞巨噬细胞及机体血小板的活性,强化机体内皮型NO合成酶的活性,有效减低患者体内的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达到稳定机体内粥样动脉硬化的功效,进而改善机体的脑供血状况,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

    本次研究表明,观察组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基质金属蛋白酶—9水平、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阿托伐他汀作用于机体后可以大幅降低超敏C反应蛋白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水平,有效改善机体神经功能,取得了显著疗效,作用时效较长,复发率明显减低,对病情的有效控制得到了患者的认可。

    综上所述,阿托伐他汀用于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显著,不仅可以减轻患者体内的炎症反应和改善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状况,还能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Yasuyuki O,Yoshiki T,Kazuhiro H,et al. Metabolic Syndrome Is a Risk Factor for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in a Younger Elderly Kurashiki Population[J]. Journal of Stroke and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2012,21(3):231—239.

    [2] 殷晓娟,张浩,任国庆. 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与同型半胱氨酸的相关性研究[J]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012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