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2年第20期
编号:12276474
2009年东莞塘厦地区“120”院前急救流行病学调查(2)
http://www.100md.com 2012年7月15日 《中国当代医药》 2012年第20期
     [key words] Pre-hospital emergency; Epidemiology; Trauma; Survey

    东莞市院前急救模式为依托型模式,即“120”指挥中心依托于各镇区网络医院完成急救网点的布局,按“专科优先,最近优先,患者意愿”原则分派“120”院前急救指令。东莞市塘厦镇作为东南沿海工业重镇,三资企业外来务工人员众多。为了解东莞市塘厦镇区的院前急救流行病学资料,笔者对塘厦镇2009年1~12月完整年度的“120”院前急救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东莞市塘厦医院急诊科2009年1~12月完整年度的院前急救病历为基础,回顾性分析院前急救一般资料,出车时间及分布、急救量、病种分类、院前死亡等资料。

, http://www.100md.com     1.2 方法

    利用EXCEL电子表格详细录入院前急救重要参数,包括性别、年龄、“120”出车总数与空车数(原因)、平均发车时间及急救时间、出车时间分布(按月分布,按每天时间分布)、同时出车数、各科疾病分类、院前死亡(院前非心脏性死亡,院前心脏性死亡)等,汇总资料后采用SPSS 12.0进行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120”院前急救的患者年龄、性别、时间分布

    本组救治患者3 081例,其中,男性1 965例,女性1 116例,男女性别比为1.76∶1。发病年龄的3个高峰分别是:20~29岁1 157例(37.82%),30~39岁711例(23.24%),40~49岁419例(13.70%),具体见表1。时间段分布有3 个高峰:20:00~24:00 991例(33.70%),00:00~04:00 620例(16.51%),10:00~14:00 596例(15.87%)。
, 百拇医药
    表1 “120”院前急救的患者年龄分布

    注:未知年龄的22人次未计入

    2.2 “120”院前急救量与急救反应速度

    本组“120”出车3 755次,空车数674次,空车率为17.9%。“120”接收出车指令到发车时间平均为1.59 min,发车到到达现场时间为9.47 min,现场急救时间为4.11 min,现场到返院时间为5.33 min,平均一个完整出车时间为20.50 min。

    2.3 “120”院前急救疾病分类谱

    本组疾病分类的前十位依次是创伤1 515例(49.17%),妇产科疾病诊197例(6.39%),消化系统191例(6.20%),神经系统181例(5.87%),心血管系统178例(5.78%),急性中毒175例(5.68%),呼吸系统162例(5.26%),眼科及五官科急诊80例(2.60%),儿科急诊68例(2.21%),泌尿系统56例(1.82%)。
, http://www.100md.com
    2.4 “120”院前死亡数

    “120”院前急救死亡病例数为108例,占全部救治患者的3.51%,其中非创伤死亡病例为84例,占2.73%,创伤死亡病例为24例,占0.78%。

    3 讨论

    东莞市“120”急救中心在2004年8月正式成立并运行,统一“120”客服号码,依托各镇区医院急诊科进行急救网点布局,在整体急救反应速度,重大灾难急救的协调运行,院前急救的管理与相关制度的制订与落实等方面,均使东莞市院前急救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

    东莞市塘厦镇为东莞东南部工业重镇,与深圳市接壤,区域面积168平方公里,服务人口约70万人,区内有两家“120”院前急救网络医院,承担该地区的院前急救与灾难救援任务。本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对本院2009年度的院前急救资料进行分析。
, 百拇医药
    从基本资料分析看,全年出车3 755次,日均出车10.29次,空车数674次,占17.9%,同时出车数为390次,占出车总数的10.39%,明显高于国内周海龙等[1]报道的4.67%。欠费数687次,占18.3%。空车的原因依序主要有:“120”终止命令或患者家属电话退车,现场患者拒绝入院,患者自行送院,现场无人。空车与欠费数合计达36.2%,反映“120”院前急救资源被无效占用的情况突出,在消除空车的主观因素方面“120”急救中心在力争做好提高反应速度,科学合理调度,缩短抢救半径,选择最佳路线等工作外[2],也应加强“120”的宣传力度,使公众合理利用有限的院前急救资源。同时,由于“120”自身具有社会公益事业的性质,政府对“120”的相关政策支持与投入也是必要的。

    “同时出车”定义为在同一时间段里,同时有两次以上的“120”院前急救指令。在依托型的急救模式中,急诊科医护人员要承担院前急救的任务,在此时间段里,有两套医护人员被调离急诊,对人员配置不足的情况下,院前急救对院内急救会产生严重干扰。目前国内未见独立型与依托型急救模式的对比研究,但依托型急救模式在院前急救管理水平,独立成本核算,人员培训管理,人员配置,院前急救对院前内急救干扰等方面均显露出敝端。对于院前急救体系中存在的问题与难点应该认真加以解决[3]。
, 百拇医药
    本组资料显示,“120”院前出车按月分布除1、2月份明显减少外,全年其他月份出车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月出车量减少主要与春节外来务工人员返乡过春节有关。“120”院前急救的性别构成中男女比例为1.76∶1,主要受创伤患者比重大且多为男性患者影响有关。年龄分布以20~50岁所占比例最高,占74.76%,反映中青年为院前急救的主要群体。呼救时间明显集中在下午4:00至第二天凌晨2:00,上午10:00至下午2:00,在晚上8:00~12:00达最高峰,与石劲松等[4]报道的乌鲁木齐院前急救高峰不同。反映各地区院前急救的不同特点。研究“120”院前急救日时间分布对急诊科合理排班,合理安排院前急救资源提供了客观依据。

    急救反应速度是反应院前急救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完整的院前急救时间由4个时间段组成:患者呼救到“120”出车时间,到达现场时间,现场急救时间,返院后重回待命状态时间[5]。其中从呼救时间到“120”到达现场时间对于时间依赖型疾病如创伤、心脑血管疾病、分娩等最为关键,急救的时效性是院前急救管理的出发点与方向[6]。本院出车时间平均为1.59 min,到达现场时间平均为9.47 min,整个急救时间为20.50 min。在东莞各急救分站中名列中等,这主要原因与塘厦镇区面积较大,急救半径在9公里左右有关。, http://www.100md.com(袁逊 薛峰 夏根玉)
上一页1 2 3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