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2年第12期
编号:12220684
丹参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
http://www.100md.com 2012年4月25日 《中国当代医药》 2012年第12期
     [摘要] 丹参是我国的传统中药,近年来,对丹参的药理作用的研究已经取得了长足进展。临床应用表明,丹参功能广泛、作用明显,已经得到医学界和患者的广泛认可。本文主要阐述了当代对丹参药理作用的一些新的发现以及最新的临床应用及治疗情况。

    [关键词] 丹参;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修复与再生

    [中图分类号] R28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04(c)-0011-02

    丹参,属唇形科植物,性微苦微寒。其属于我国传统的中草药,对于它的记载最早见于《神农本草经》中,同时还被列为上品。据记载丹参具有保肝消痛、安神宁心、活血化瘀之功效。通过现代科学技术分析,其主要含有丰富的丹参酮A、丹参酮B、二氢丹参酮、隐丹参酮、水溶性成分丹参素以及脂溶性成分丹参酮等。

    1 药理作用

    1.1 抗肿瘤功效

    丹参内含有丰富的丹参酮,其属于重要的抗肿瘤活性成分,在治疗肿瘤方面可起到显著的抑制肿瘤生长之功效。丹参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可有效增强抗癌药物的作用功效,进而直接消除肿瘤细胞[1]。丹参中的丹参酮内有着广泛的菲醌结构,其是细胞毒作用之基础,而其中的菲环结构若与DNA分子进行结合,而醌类结构、呋喃环可产生自由基,从而引起DNA的损伤,最终达到抑制肿瘤细胞DNA合成的作用[2]。

    1.2 保肝功效

    丹参酸乙,其为丹参中主要的水溶性成分。在对原代培养大鼠肝细胞进行实验中我们发现:通过采取体外四氯化碳的熏蒸致其肝细胞损伤,若对其注入丹参酸乙可对损伤的肝细胞起到显著的保护作用。其原因可能是与该成分可直接保护肝细胞膜,进而影响了抗氧化作用以及花生四烯酸级联过程。丹参单体(IH764)可以明显减轻大鼠体内的四氯化碳肝纤维化程度,进而能够明显地降低前胶原mRNA以及肝羟脯氨酸的含量,以此来降低其层粘连素(LN)血清透明质酸(HA)水平,最终起到改善其肝功能的作用[3]。因此,丹参可广泛应用于急性黄疸性肝炎、慢性肝炎、重型肝炎、瘀胆性肝炎、肝纤维化及肝硬化等各种肝病。

    1.3 抗菌消炎功效

    通过丹参而提取的各种微量元素,其均具有良好的抗菌消炎作用。例如:二氢丹参酮、隐丹参酮。通过体外实验表明,均能够对变形杆菌,大肠埃希菌、葡萄球菌等寄生菌和病原菌起到明显的抑制功效,同样对炎性肿胀、感染性肿胀也具有一定的抗炎功效。而总丹参酮对毛癣菌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另外对红霉素、金霉素以及青霉素中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较为敏感。

    1.4 抗消化性

    丹参酚酸类成分可以对黏膜上皮细胞增生和黏液分泌进行改善,其能够降低胃运动的原因是能够对迷走神经进行抑制,能够减少胃黏膜损伤的原因是能够使黏膜皱褶形成进一步减少等[4]。丹参酚酸类成分主要是使胃黏膜的防御功能增强,而抑制剂是通过降低胃黏膜攻击因子,这就是二者主要的区别。

    1.5 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

    通过现代科技分析,丹参中的化学成分主要为两类(即水溶性和脂溶性)。其中的水溶性成分可以增强脑组织的耐缺氧能力,进而延长了脑功能的维持时间,最终将延长小鼠的喘息时间。在小鼠亚硝酸钠致死实验中,通过对小鼠注入丹参水溶性成分,其有效地延长了小鼠的生存时间,由此可知其具有降低机体的耗氧量以及提高机体的血氧利用率的作用,进而提高了机体组织利用氧的能力,这样可以有效延长由于缺氧而导致其氧供能力不足的动物的生存时间[5]。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丹参中的水溶性成分可对机体组织的代谢功能起到保护与调节的作用。

    1.6 调理组织修复与再生功效

    丹参中的丹参素能够对因低氧引起的异常增加的氧自由基进行有效清除,同时还能抑制因缺氧而引起的低氧性肺动脉收缩以及提高机体组织的携氧能力,这样可有效保证脑、心等重要器官的氧供应需求。总而言之,丹参能够有效提高血液的携氧能力,进而起到延长机体耐受缺氧能力,可以将由于氧所致的脑、心、肺、肾等重要器官的损伤程度降到最低,由此有效地激发机体组织的修复与再生功能。除此之外,丹参还可以对胶原纤维以及纤维母细胞分化起到一定的促进功效,其同样也是激发机体组织修复与再生之关键。

    2 丹参临床应用分析

    2.1 治疗肝硬化疾病

    据临床调查资料显示,最近几年我国的老年肝硬化和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胡志浩等[6]临床研究报道:丹参可以有效改善肝硬化,临床一般行辅助治疗。在临床实践中,治疗组患者进行治疗前检测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白蛋白(Alb)、清前白蛋白(PA)水平,之后便行复方丹参注射液静脉滴注,在治疗后再次检测治疗组患者的ALT、ALB、PA水平与治疗前有显著改善,由此可以得出结论,丹参能够有效地改善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

    2.2 治疗冠心病

    刘建华[7]临床研究报道:通过临床采用复方丹参滴丸治疗86例不稳定性心绞痛,通过与对照组相比较,其对心电图改善以及缓解心绞痛症状方面均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通过对丹参的药理机制研究,其具有溶栓以及较强扩张冠脉作用,可有效降低患者的血黏度,改善其血液的微循环,进而改善了患者的心肌缺血状态。

    马爱贞[8]临床研究报道:治疗65例临床冠心病患者,若为轻者,可口服2片/次复方丹参片,3次/d,一般疗程为5~15个月,若为重者,可采取静脉点滴16 mL复方丹参注射液加入10%的250 mL葡萄糖注射液, 1次/d,一般疗程为20~40 d。经与对照组(口服50 mg阿司匹林,1次/d,一般疗程为8个月)进行对比,其疗效显著。

    2.3 治疗慢性肾炎

    吴玉生等[9]临床研究报道:对24例慢性肾炎患者行肌内注射复方丹参注射液,若为轻症者,2 mL/次,2次/d;若为较重,可采取静脉滴注复方丹参注射液并加入10%的250 mL葡萄糖注射液,一般一个疗程为10~25 d。结果为22例治愈,其治愈率为91.7%。

    2.4 治疗消化性溃疡

    乔培堂等[10]临床研究报道:临床治疗消化性溃疡患者,主要采取煎熬服用方式,首先用200 mL和50 g生丹参浸泡15 min,之后再加水300 mL进行温水煎,最后将其浓缩成150 mL,口服分早、晚各1次;还可联合20 mg法莫替丁同时服用,分早、晚各1次。通过此治疗方法治疗消化性溃疡均取得良好疗效。

    2.5 治疗糖尿病并发末梢神经炎

    庞德意[11]临床研究报道:治疗对象为12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采取口服复方丹参滴丸,10粒/次,3次/d,一般一个疗程为10 d,而在治疗期间可对患者的饮食、运动以及降糖药进行适当的调整,经治疗均取得良好疗效。张民庆等[12]临床研究报道:对325例糖尿病患者并发末梢神经炎患者行复方丹参治疗,用量为12 mL复方丹参注射液加入500 mL 0.9%氯化钠溶液进行滴注,疗程为25 d。经统计治疗结果,治愈病例为266例,其总治愈率为81.8%。

    3小结

    综上所述,丹参在临床上的运用较为广泛。通过分析药理特性,其具有多种治疗功效,如:抗肿瘤、保肝、抗菌消炎、抗消化性溃疡、调理组织修复与再生功效以及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等,因此,利用丹参进行临床治疗,尤其是对冠心病、消化性溃疡、慢性肾炎、早期肝硬化、糖尿病并发末梢神经炎等都具有良好的疗效,由此获得了医学界和患者的广泛认可,因此值得将此方法进行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中草药现代研究[M]. 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6:472.

    [2]张敏. 丹参酮联合颠倒散加味治疗痤疮[J].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05,26(4):33.

    [3]王会民. 中药丹参在皮肤科的临床应用[J].山西临床医药杂志,2002,11(3):215-216.

    [4]刘江萍. 大剂量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老年性心脑血管疾病68例[J]. 中国药业,2001,10(6):43.

    [5]张敏. 丹参酮配伍甲硝唑治疗细菌性阴道病疗效观察[J]. 中国性科学,2005,14(6):28-29.

    [6]胡志浩,武丽慧. 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肝硬化患者的临床效果[J]. 中国药业,2001,10(7):58.

    [7]刘建华. 复方丹参滴丸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86例[J]. 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03,17(6):492.

    [8]马爱贞. 潘生丁、丹参联合治疗冠心病65例[J]. 临床荟萃,1995,10(11):524.

    [9]吴玉生,杨剑辉. 复方丹参注射液对慢性肾炎患者内皮素、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的影响[J].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1999,19(5):264-265.

    [10]乔培堂,王翠莲. 丹参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疗效及机制探讨[J]. 长治医学院学报,2003,17(14):261-262.

    [11]庞德意. 复方丹参滴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12例临床体会[J]. 基层医学论坛,2004,8(11):1033.

    [12]张民庆,张民伟,唐德才. 现代临床中药学[M]. 上海:上海中医药学出版社,2002:416-417.

    (收稿日期:2011-12-29本文编辑:马 双), http://www.100md.com(罗彩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