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2年第10期 > 正文
编号:12201012
脑卒中患者尿失禁的护理观察与研究
http://www.100md.com 2012年4月5日 黄翠芬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 目的 观察与研究脑卒中患者尿失禁的护理方法及其效果。 方法 选取89例脑卒中并发尿失禁者且给予心理障碍疏导、常规护理、尿道护理、建立排尿行为护理、功能康复护理等综合性护理,同时对其护理效果、不良事件和患者生存质量进行观察与随访,然后将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与分析。 结果 本次护理总有效率达85.39%、不良事件发生率为5.62%,且经过护理后患者生存质量得以明显改善(P < 0.05)。 结论 早期实施综合性护理措施对促进患者康复、改善其生存质量至关重要。

    [关键词] 脑卒中;尿失禁;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04(a)-0130-02

    脑卒中作为一种急性脑血管循环障碍性疾病具有发病急、病情重、进展迅速等特点[1],往往导致患者出现局限性或弥漫性脑功能缺失为特征的临床事件,例如尿失禁的发生率高达37%~58%[2],严重影响了患者生活质量,一旦护理不当常常导致泌尿系感染,延缓患者康复,鉴于此种情况,笔者本次对89例脑卒中合并尿失禁患者进行护理干预,现观察与研究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于2009年2月~2011年3月在本院随机抽取符合《神经病学》[3]中有关脑卒中诊断标准的患者共计89例且所有患者均并发尿失禁,同时对于存在以下情况者给予排除:既往有脑卒中史者;既往有尿失禁者;既往存在泌尿系手术者;存在脑部其他病变者,如帕金森病、多发性硬化者;因精神疾病或是认知功能下降而影响正常交流沟通者。89例患者中男38例、女51例,年龄62~79岁、平均(68.00±2.00)岁,其中脑梗死59例、脑出血30例,插导尿管者27例、无导尿管者62例。

    1.2 研究方法

    对89例脑卒中合并尿失禁患者基础资料进行回顾性观察与分析,同时参考临床试验设计标准,设计《89例脑卒中患者尿失禁的护理观察表》且指定专人负责对表中内容进行观察与相关数据统计分析,其中表中主要内容包括患者基础资料、护理方法、护理效果及生活质量随访等。

    1.3 护理方法

    主要包括(1)心理障碍疏导:针对患者心理特点给予个性化护理建立其自信心、协助患者渡过精神上难关;(2)常规护理:生命体征监测、输液护理及皮肤护理等;(3)尿道护理:保持会阴皮肤干燥、插管者定期排尿、定期更换尿袋和尿管;(4)建立排尿行为护理:培养规律的排尿行为;⑤功能康复护理及健康教育指导:加强盆底肌的力量和紧张度训练、指导患者进行有效提肛运动、冲洗膀胱刺激其收缩。

    1.4 护理效果评估标准

    参考《护理学基础》[4]进行评估,即(1)显效:偶尔存在尿失禁发生且基本可以控制小便;(2)有效:小便时存在尿意且对小便偶尔可以控制,然而巩固性不好;(3)无效:护理前后患者症状无明显改观、甚至加重。

    生存质量评估标准[5]:共计144分,主要包括患者自觉症状、躯体生理功能状态、日常生活及社会活动、心理情绪状态等项目,其中正常人群评分为121.5~127.5分。

    1.5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所得数据均利用SPSS 13.0软件进行分析,其中计量资料用x±s表示且采取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当P < 0.05时视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脑卒中患者尿失禁护理效果

    89例中显效47例、占52.81%,有效29例、占32.58%,无效13例、占14.61%,总有效76例、占85.39%。

    2.2 脑卒中患者尿失禁护理不良事件统计

    89例中坠积性肺炎0例,褥疮形成0例,泌尿系感染0例,便秘5例、占5.62%,合计5例、占5.62%。

    2.3 脑卒中患者尿失禁护理前后生存质量随访

    89例脑卒中患者尿失禁护理前后生存质量随访提示本次综合性护理措施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生存质量(P < 0.05),见表1。

    3 讨论

    尿失禁作为脑卒中较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多是由于脑卒中后排尿中枢和下行锥体束受损致使皮层抑制冲动被解除造成正常排尿-贮尿反射中断[6],因此临床出现急迫性尿失禁;另外在脑卒中急性期,由于脊髓暂时性休克致使下运动神经元受到抑制出现低张力性膀胱,造成部分患者出现尿潴留或是溢出性尿失禁等,所以临床除了积极治疗外,综合性的护理措施对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减少不良事件发生率至关重要。

    鉴于以上原因,笔者本次对89例脑卒中并发尿失禁者进行了综合性护理,结果数据显示此次护理总有效率达85.39%、同时表1中患者生存质量随访结果反映出经过此次护理后患者心理状态、生理状态和日常生活等方面均得以明显好转,因此该项目也从侧面印证了本次护理措施的有效性及可行性,同时从此次对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统计来看,更加印证了以上结论。究其原因,现对本次护理分析如下:(1)心理障碍疏导。研究显示脑卒中并发尿失禁者会存在不同程度心理障碍,因此护理人员在日常护理中怀着一颗同情、关心、安慰及鼓励之心多与之进行沟通、交流,认真听取其心理感受且给予其肯定;另外根据患者具体心理障碍进行疏导,例如抑郁焦虑者应营造一种融洽、轻松的气氛,让患者认识到疾病特点及转归且引导患者与病友交往、讲述成功案例,树立其自信心、保持情绪稳定等;对于敏感易怒型则应尊重患者意见、满足患者心理需求、切忌批评,同时避免不良刺激,尽量使用亲切称呼缩短与患者之间的距离缓解其敏感心理等。(2)常规护理。例如对患者呼吸、心率、血压、脉搏和意识等进行监测,观察与记录尿失禁间隔时间、次数、尿量变化,同时根据以上记录为患者液体摄入量的制定进行指导且做好输液护理,另外由于脑卒中者需卧床休息且多数为老年人,因此加强皮肤护理至关重要,所以定期为患者翻身、利用温水擦洗皮肤且对骨突部位加以按摩等。(3)尿道护理。保持会阴部皮肤干燥、利用碘伏对尿道口进行消毒处理,另外对于插管者4 h开放尿管1次进行排尿、尿袋每周1~2次、尿管每2周更换1次。(4)培养排尿行为护理。此项护理根据患者排尿时间、间隔次数等培养其规律的排尿行为,例如排尿间隔时间可根据患者自然排尿习惯自行设定,一般应早于观察时间的15~30 min,根据患者自我控制情况对时间进行适当延迟,另外无论患者膀胱是否存在充盈感均嘱咐其避免在较急时进行排尿,同时一般排尿为2~4 h/次且在排尿时嘱患者尽量放松、集中注意力且对尿意进行适当抑制,再缓慢排尿。(5)功能康复护理。例如上述培养患者排尿行为的建立,另外在患者病情稳定后加强盆底肌的力量和紧张度训练、指导患者进行有效提肛运动(如10次/30 min、2 s/次),另外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可给予冷热水交替冲洗膀胱刺激其收缩等。

    [参考文献]

    [1] 唐晓磊,孙桂军. 急性脑卒中并尿失禁临床分析[J]. 中国社区医师,2011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776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