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2年第9期 > 正文
编号:12202574
2010年哈尔滨地区A组轮状病毒VP7 G血清型监测结果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2年3月25日 任莉娜 王健 李萍 梁英 怀清杰 张炳丽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 目的 了解2010年哈尔滨地区A组轮状病毒VP7 G血清型的流行趋势,发现2010年的主要流行株。 方法 巢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2010年随机采集哈尔滨市儿童医院3岁以下腹泻住院患儿粪便标本,进行VP7蛋白检测和G血清型分型。 结果 108份标本,检出RV VP7阳性61份(阳性率为56.48%);对61份毒株进行G型分型鉴定,G1型36株(59.06%),G3型11株(18.03%),G4型1株(1.64%),G9型3株(4.92%),G1+G3型4株(6.56%),G1+G4型2株(3.28%),未分型4株,G2型未检出,G1型为主。 结论 本年度G1型是主要流行毒株。

    [关键词] A组轮状病毒;VP7蛋白;G血清型;流行株

    [中图分类号] R181.8+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03(c)-0150-02

    由于婴幼儿胃肠道生理发育和免疫状况差的原因,腹泻病成为婴幼儿急诊和死亡的第二位病因[1]。在引起婴幼儿腹泻的各种病因中,A组轮状病毒(group A ratovirus,GARV)是造成婴幼儿重症腹泻的最主要病因,全球每年35~60万5岁以下儿童的死亡与GARV感染有关,其中大多数发生在发展中国家,由此给全球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2]。GARV感染广泛,不分民族和经济状况,并且GARV流行株型别多、易重配更增加了控制该病的难度,目前GARV腹泻没有特效药,因此需要一种安全有效的疫苗预防GARV腹泻,从而降低因其造成的经济负担。GARV的11个基因分别编码病毒的6个结构蛋白(VP1~4、VP6、VP7)和5个非结构蛋白(NSP1~5),其中VP7是主要中和抗原,决定了GARV的G血清型,目前有15个G血清型,10个可感染人(G1~6、G8~10、G12),研究资料显示G1~4和G9为常见型别。为进一步了解哈尔滨地区GARV主要抗原蛋白VP7 G血清型的流行趋势,确定本地区本年度优势流行株,课题组自2007年对本地区开展RV监测并报道相关监测结果[3],本文将2010年的GARV VP7蛋白G血清型监测结果做下述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随机采集3岁以下腹泻住院患儿粪便样品108份(肉眼脓血便除外),样品来源为哈尔滨市儿童医院,样品采集时间为患儿入院初期采集,冷链运输,-70℃冰箱冻存。

    1.2 检测方法

    样品处理方法见文献[3]。RT-PCR法对处理过的样品进行GARV VP7蛋白鉴定,鉴定方法见文献[4]。Nested RT-PCR法对VP7蛋白鉴定阳性的PCR产物进行G1~4、G9型分型鉴定,方法见文献[3]。

    2 结果

    108份腹泻住院患儿粪便标本,经VP7蛋白鉴定阳性的标本61例,阳性率为56.48%。VP7蛋白G血清型检测其中G1型36株(59.02%),G3型11株(18.03%),G4型1株(1.64%),G9型3株(4.92%),G1+G3型4株(6.56%),G1+G4型2株(3.28%),未分型4株,G2型未检出,G1型为主。

    3 讨论

    本次监测结果,GARV腹泻的阳性率(56.48%)与2007监测结果(57.09%)基本相近。结果显示G1型是2010年哈尔滨地区GARV的主要流行株,与G3型是2007年哈尔滨地区主要流行株的结果不同,同时与目前G3型是我国流行株[5]的报道也不同,说明GVRV流行株存在地域及年份差异。根据GARV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任何地区一般是以一种型别为主,同时存在其他血清型,同一地区不同年份血清型不同,不同国家、地区同一年份的血清型也可不同[6]。

    GARV与流感病毒相似,极易发生基因重组,这可能是GARV流行株发生改变的主要原因之一,本课题组对2007年6株G3型[4]及2010年6株G3型哈尔滨地方株的VP7蛋白氨基酸序列通过DNAstar分析系统进行分析,发现除2007年CHN2007HRB0402外,其他11株同源性为100%。同时对2007年7株G1型及2010年16株G1哈尔滨地方株进行氨基酸序列比对,根据Green KY等[7]在1989年提出的RV VP7蛋白的9个高变区,发现G1型的氨基酸在高变区与非高变区均存在变异位点,同源性在95.7%~100.0%,同时发现与东南亚地区的地方株同源性极高、变异位点相同的哈尔滨G1型地方株,相关研究结果待发。纵向分析发现本地区G1型毒株的VP7蛋白氨基酸变异程度明显高于G3型,在哈尔滨地区G1型是否会持续成为优势流行株有待于进一步监测和研究。GARV VP7的氨基酸变异位点是根据时间和地域的不同而存在一定或明显的变化,可能给部分抗原表位带来一定的影响[8],GARV疫苗的研制及免疫效果取决于当地自然界的优势毒株,应在当地开展对GARV的长效监测机制。

    [参考文献]

    [1] 黄祯祥,洪涛,刘崇柏. 医学病毒学基础及实验技术[M]. 北京:科学出版社,1990:616.

    [2] Parashar UD,Hummelman EG,Bresee JS,et al. Global illness and deaths caused by rotavirus disease in children[J]. Emerg Infect Dis,2003,9(5):565-572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776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