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2年第7期 > 正文
编号:12188667
48例直肠肿瘤患者文化休克现象的护理体会
http://www.100md.com 2012年3月5日 肖慧艳 赵桂萍 李淑梅 韩丽红 夏冰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 目的 通过分析文化休克出现的原因,从而找到预防和解决的途径。 方法 从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肿瘤外科2007年2月~2008年2月住院患者中,随机选取48例直肠肿瘤患者,依据术后保留肛门和人工肛门的不同进行分组,采用问卷方式了解两组患者出现的主要问题,进行系统分析。 结果 手术后保留肛门的20例患者中,50%的患者饮食正常,1例有自杀倾向,占5%。在采取人工肛门的28例患者中,饮食正常者和自杀倾向均占28.57%。 结论 对于手术后出现文化休克现象的直肠肿瘤患者,应该加强护理,并给以及时有效的指导,减少患者出现极端问题的可能性,提高生存质量。

    [关键词] 直肠肿瘤;文化休克;护理;自杀倾向

    [中图分类号] R735.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03(a)-0114-02

    文化休克是指一个人进入到不熟悉的文化环境时,因失去自己熟悉的社会交流符号与手段后,而产生的一种迷失、疑惑、排斥甚至恐惧的感觉。随着我国居民的生活水平逐步改善,结肠和直肠肿瘤患者的发病率不断提高,结直肠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消化系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居全部恶性肿瘤的前列。且呈逐年上升的趋势[1]。患者住院后,会遇到与以往工作生活环境不一致、不适应的问题,在手术后,会遇到保留肛门和再造人工肛门的问题,由此而出现很多的不适应,也称为文化休克。笔者通过对48例行直肠肿瘤根治术的患者进行随访,分析患者出现文化休克的可能原因,并探索相应的解决方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本院肿瘤外科2007年2月~2008年2月住院患者中,随机抽取48例直肠肿瘤患者,年龄30~75岁,平均(55.1±12.4)岁,男30例,女18例。其中,行直肠肿瘤根治术后人工肛门者28例,采用保留肛门者20例。

    1.2 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在手术后3~6个月,运用书信、电话、电子邮件等方式,了解患者术后遇到的各种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并给以指导和追踪。

    1.3 护理方式

    两组患者在术后饮食、疼痛缓解、防压疮、防感染和心理疏导等方面的护理基本一致。但在术后肛门护理、排便和局部卫生护理有所不同。人工肛门组的护理注意事项有:保持造瘘口周围皮肤清洁完整,注意定期更换、清洗粪袋,确保粪袋的卫生程度合格,避免引起外源污染,可考虑应用防瘘软膏或红外线灯照射灯方法处理。保留肛门组注意避免患者出现便秘、腹泻或大便失禁等情况,定期灌肠,注意指导患者进行提肛训练。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4.0进行统计学分析。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方法,以P < 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在保留肛门的20例患者中,50%的患者饮食正常,45%的患者有不愿意进食及参加社交活动倾向,1例有自杀倾向,占5%。在采取人工肛门的28例患者中,饮食正常者和自杀倾向均占28.57%,见表1。

    经卡方检验分析可知:保留肛门组和人工肛门组在饮食与自杀性倾向等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其中,再造人工肛门的患者正常饮食较保留肛门组差,而自杀倾向的发生率明显高于保留肛门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患者各种情况与性别差异无明显关联。

    3 讨论

    文化休克(culture shock),是指生活在某一种文化环境中的人初次进入到另一种文化环境,如到了不同的国家、不同习俗或不同社会群体中时,所产生的思想与心理上的不适应乃至混乱感[2]。直肠肿瘤的患者接受住院治疗,也等同于离开了其所熟悉的生活和工作环境,进入到陌生的医院中,从而产生孤独、焦虑、紧张等情绪,同时,患者也由原来在社会上长期拥有的身份(如教师、工程师、农民等)改变为“患者”身份,因此也会出现“文化休克”现象。文化休克只是一个过程, 其时间及程度取决于个体应对能力及采取的调整适应方法。

    作为临床护理工作人员,需要全程关注直肠患者的文化休克现象,随时发现问题,并及时给以指导。在初期,护理工作者要指导患者正确认识疾病,不要被“癌症”和“人工肛门”等字眼吓倒,要保持心情平静和淡定。可以考虑引用真实成功的病例加强说服效果。这需要护理人员注意言语用辞和沟通技巧,依据患者的性别、年龄、民族、个人性格等分别对待,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3]。其次,对于顾虑较深,有抑郁倾向的患者要注意重点干预,注意提醒患者家属加强护理,同时,要及时向患者讲解肿瘤的发生机制、防治方法及现有的治疗成果和科学进展,帮助恶性肿瘤患者树立积极的心态。本次研究中发现,与人工肛门的患者交流中,正常神态提及“人工肛门”或“粪袋”等字眼要比故意回避带给患者的心理冲击小。通过积极的护理活动,有6%的患者主动来找医护人员询问有关人工肛门护理、生活注意事项等问题。还有一些患者是要求家属主动进行咨询,以求达到较全面而满意的治疗效果。这些行为显示了良好的心理状态,很好地配合了进一步的治疗,也大大提高了护理满意程度[4]。同时,护理人员要注意帮助患者正确面对自己的全新身份,不要讳疾忌医,使患者尽快适应目前的身份和医院的环境。护理工作者在护理过程中还应尊重不同文化和背景下患者的文化要求,尊重他们的生活方式,尤其是要避免言语不当引起的误会和影响。例如个别患者在患病前有喜食辛辣、嗜酒嗜肉等习惯,术后需要长期减少或者避免上述饮食,注意不要使用“垃圾食品”或“有害食品”等词语,要委婉用词,给以患者多层面、高水平和有意义的护理服务。

    第十二届国际癌症大会十分重视并强调心理因素在致癌与治癌中的作用,认为癌症的发生、治疗效果以及存活时间都与心理因素有关[5]。因此直肠肿瘤患者加强身心同步治疗非常重要。如今,医学科学由生物医学模式已逐渐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心理和社会因素对健康和疾病的影响作用日益得到重视[6]。积极乐观的精神态度不仅取决于患者自身的心理素质,还跟治疗期间医护人员的指导、开解以及人文关怀密切相关。在此理念指引下,护理工作者的对于文化休克知识的了解和掌握不仅有助于帮助患者更好地恢复健康,更为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参考文献]

    [1] Kim JC, Kim SY, Roh SA,et al. Gene expression profiling: canonical molecular changes and clinical pathological features in sporadic colorectal cancers[J]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429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