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2年第7期 > 正文
编号:12188646
罗哌卡因与芬太尼联合应用于分娩镇痛的疗效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12年3月5日 刘丽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 目的 探讨罗哌卡因与芬太尼联合应用于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择于本院进行分娩且自愿要求实施分娩镇痛的产妇60例为实验组,选择同期无分娩镇痛干预的60例产妇为对照组,实验组给予罗哌卡因与芬太尼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镇痛,观察两组产妇的产程、出血和产后情况等。 结果 对照组的自然分娩率、助产率及剖宫产率分别为65.0%、1.7%、33.3%,与实验组的88.3%、0、11.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对照组产后出血明显少于实验组,第一产程明显长于对照组,但对照组的第二产程和第三产程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及宫内窘迫、窒息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罗哌卡因与芬太尼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用于分娩镇痛效果显著,对母儿无明显不良反应,不影响分娩,且起效时间快,可以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罗哌卡因;芬太尼;分娩;镇痛

    [中图分类号] R9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03(a)-0085-02

    分娩镇痛在临床医学中通常被称为“无痛分娩”[1],可减少产妇分娩过程中的疼痛,分娩镇痛可避免子宫收缩的失调[2],改善胎儿的氧供[3],提高顺产的概率,避免因疼痛过度而产生的不良反应。目前罗哌卡因和芬太尼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在临床分娩镇痛中的应用较多,为探讨其临床疗效笔者以本院收治的6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3月~2011年12月于本院进行分娩的6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的年龄为(25.2±1.6)岁,分娩孕周为(39.2±1.3)周;其中,初产妇38例,经产妇22例;所有产妇均为单胎、足月产,且均自愿要求给予实施分娩镇痛,作为实验组。另外选取同期不实施分娩镇痛的产妇60例为对照组,年龄(24.9±1.7)岁,分娩孕周为(39.4±1.2)周;其中,初产妇40例,经产妇20例;所有产妇均为单胎、足月产。两组患者的年龄、孕周等自然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所有研究对象均自然临产且胎儿宫内情况良好,可进行阴道分娩。

    1.2 方法

    对照组60例患者实施自然阴道分娩,不给于任何镇痛措施。实验组60例患者在宫口开大至3 cm时,采用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CSEA)镇痛,L2~3或L3~4间隙进行硬膜外腔穿刺,将25~29号的腰穿针穿入硬膜下腔,将0.2%罗哌卡因3 mg,注入蛛网膜下腔,取出穿刺针,留置硬膜外导管,30 min后连接自控硬膜外镇痛泵,给予2 μg/mL芬太尼+0.2%罗哌卡因,以每15分钟6 mL的速度泵入,如果镇痛效果不理想则追加0.2%罗哌卡因5~10 mL。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产妇的分娩方式、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阴道助产及剖宫产及新生儿Apgar评分、并发症等。

    1.4 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镇痛对分娩方式的影响

    对照组的自然分娩率、助产率及剖宫产率与实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具体见表1。

    2.2 两组的产程及产后出血的情况

    对照组产后出血明显少于实验组,第一产程明显长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P < 0.05。对照组的第二产程和第三产程见比较,P > 0.05。具体见表2。

    2.3 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及并发症情况

    对照组与实验组新生儿Apgar评分及宫内窘迫、窒息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体见表3。

    3 讨论

    罗哌卡因为长效酰胺类局麻药[4],主要通过抑制神经细胞钠离子通道,阻断神经兴奋与传导,作用时效为普鲁卡因的4~8倍,麻醉强度为普鲁卡因的8倍[5]。罗哌卡因的镇痛时间比布比卡因长,其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脏毒性均低于布比卡因,且很少引起变态反应,因此适合用于分娩镇痛[6-7]。芬太尼为阿片受体激动剂,镇痛作用产生较快,与罗哌卡因联合应用可起到显著的疗效。

    应选择对分娩无影响、对母婴无不良反应、给药方便、起效迅速的药物作为分娩镇痛的用药[8]。本研究中对照组的自然分娩率、助产率及剖宫产率分别为65.0%、1.7%、33.3%,与实验组的88.3%、0、11.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可见实验组的分娩情况优于对照组。对照组产后出血明显少于实验组,第一产程明显长于对照组,但对照组的第二产程和第三产程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及宫内窘迫、窒息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由此可见,罗哌卡因与芬太尼联合应用与分娩无不良作用。

    综上所述,罗哌卡因与芬太尼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用于分娩镇痛效果显著,对母儿无明显不良反应,不影响分娩,且起效时间快,可以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范小利,赵丽,高瑞珍,等. 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用于产妇自控硬膜外分娩镇痛的可行性[J]. 中华麻醉学杂志,2001,21(11):659-662.

    [2] 庄心良,曾因明,陈伯鉴. 现代麻醉学[M]. 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630-633.

    [3] 张锦萍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253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