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2年第7期 > 正文
编号:12188633
艾司唑仑的药理和临床应用
http://www.100md.com 2012年3月5日 赵成洁
第1页

    参见附件(1397KB,2页)。

     [摘要] 目的 研究艾司唑仑的药理和临床应用情况。 方法 选取2008年1月~2010年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门诊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进行了临床对比分析研究。 结果 通过对两组进行比较发现,两组患者的抑郁情况和生活满意度均有所好转,但是治疗组的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艾司唑仑比其他同类抗失眠药物效果更为理想,可以在临床进行推广性应用。

    [关键词] 艾司唑仑;药理;临床应用;生活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 R96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03(a)-0066-02

    艾司唑仑在临床治疗方面主要用于治疗失眠,并对焦虑、紧张、恐惧等疾病有一定的神经控制作用。艾司唑仑为新型抗焦虑药,其镇静催眠作用较为明显,在临床应用方面也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在临床研究方面艾司唑仑显示出了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高达97.5%,由此可以看出艾司唑仑比其他同类抗失眠药物效果更为理想。在药理学研究方面,艾司唑仑的药理作用情形明显,能够对脑中枢神经起到相应的控制,同时其药理相互作用情况也较为明显,这些药理研究有利于在临床治疗过程中更好地进行用药控制,避免出现药物中毒和严重的药物依赖情形,可以在临床进行推广性应用。本文为了更好地研究艾司唑仑的药理和临床应用情况,特别地进行了对比性地临床探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8年1月~2010年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门诊患者80例,男34例,女46例;患者年龄48~75岁,平均(68.57±1.45)岁,病程2个月~2年。经过神经内科诊断,患者的情况符合2005年美国发表的《国际睡眠障碍分类ICSD-2,2005》诊断标准[1],均属于入睡困难,即指想睡但是无法入睡,直到凌晨两点才能入睡,睡眠质量差。临床表现疲劳感、不安、全身不适、无精打采、反应迟缓、头痛、注意力不能集中,并表现为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疾病。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共有40例,年龄47~75岁,平均(68.35±1.25)岁,平均病程(11.25±1.25)个月,采用艾司唑仑进行治疗。对照组共40例,年龄48~74岁,平均(68.68±1.62)岁,平均病程(11.65±1.04)个月,采用阿米替林进行治疗。两组患者在年龄、身体情况、性别、病程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临床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的综合治疗,包括睡眠卫生教育与健康行为治疗如改变不良睡眠习惯,避免饮用干扰睡眠的饮料与食物,避免睡前过度兴奋,加强自我锻炼等。同时治疗组睡前服用艾司唑仑1 mg。对照组单用阿米替林1 mg。两组患者均进行了为期2周的治疗,治疗过程中禁烟忌酒,避免刺激性事情的影响[2]。

    1.3 疗效评价标准

    疗效评价标准包括,(1)良好:患者恐惧、焦虑、不停回忆等临床症状均消失,睡眠时间及质量恢复正常;患者自身的睡眠满意率较高。(2)较好:患者恐惧、焦虑、不停回忆等临床症状有所减轻,睡眠时间及睡眠治疗有所改善;患者自身睡眠满意率有所改善。(3)无效:患者的恐惧、焦虑、以及不能控制的回忆等情况完全没有改善[3]。

    1.4 随访

    本次研究的全部患者均进行了随访,随访时间为3个月~1年,平均随访时间为(4.56±1.33)个月。

    1.5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采用了SPSS 13.0软件进行分析,对比资料用具体数值和百分比进行表示,采用t检验,P < 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患者治疗前后的抑郁情况和生活满意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两组患者的抑郁情况和生活满意度均有所好转,但是治疗组的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P <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艾司唑仑属苯二氮类抗焦虑,镇静催眠药。口服后2~3 h血药浓度达峰值,这意味着2、3 h药物发挥最大作用,口服“艾司唑仑”片后其活性成分很快被吸收(生物利用度约为50%),约2 h后血浆浓度达到高峰。约85%与血浆蛋白结合。90%以上与血浆蛋白结合,排泄较慢,平均半衰期为20~40 h,在年轻人中也偶见较短的半衰期。这意味着药物持续作用时间较长,吃一次药可能1 d都会有作用,也就是有些患者会出现耐药性的主要原因。血药浓度在服药3~4 d后达到稳定,此后将无体内聚积现象发生。服药后几天内通过尿液和粪便排出体外,代谢产物与原化合物一样仍具药理活性[4-6]。 通过临床调查可知,服用艾司唑仑后,患者可在30 min内入睡,睡眠较深沉,做梦少,睡眠时间延长,睡眠质量提高。缺点是仍然有药物依赖性,长期服用艾司唑仑者会出现心理依赖和躯体依赖。无论是心理依赖还是躯体依赖,停药后都会诱发戒断综合征。为了避免出现这种长期的依赖作用,本次治疗过程中进行了为期2周的药物治疗,其余时间用按摩和中药治疗进行调控,避免出现严重的药物依赖性。同时,艾司唑仑在临床用药方面有一定的联合用药注意事项,这种药物如果与酮康唑合用可升高艾司唑仑的血药浓度,增加其不良反应(如过度镇静、乏力、口齿不清、反应迟钝和其他神经精神障碍),必须要注意在临床上进行避免同时用药。服用本药时饮酒,可使本药增效[7]。

    综上所述,在临床研究方面艾司唑仑显示出了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高达97.5%,由此可以看出艾司唑仑比其他同类抗失眠药物效果更为理想。在药理学研究方面,艾司唑仑的药理作用情形明显,能够对脑中枢神经起到相应的控制,同时其药理相互作用情况也较为明显,这些药理研究有利于在临床治疗过程中更好地进行用药控制,避免出现药物中毒和严重的药物依赖情形。

    [参考文献]

    [1] 张景行. 人体生理学——国际睡眠障碍分类第2版(ISCD-2)内容简介[J]. 中国学术期刊文摘,2008,14(3):9.

    [2] 陈建虎. 固相萃取/离子阱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对血液中多种安眠药物的同时测定[J]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397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