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2年第7期 > 正文
编号:12188085
急性脑梗死患者同型半胱氨酸、C反应蛋白及D二聚体的变化研究(2)
http://www.100md.com 2012年3月5日 丁彦博
第1页

    参见附件(1410KB,2页)。

     2结果

    结果如表1和表2所示,观察组患者血清中同型半胱氨酸、C反应蛋白及D二聚体的含量分别为(15.17±3.11) mg/L、(12.25±5.25) mg/L和(0.94±0.42) mg/L,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其中观察组患者中大面积脑梗死组(B组)患者血清中同型半胱氨酸、C反应蛋白及D二聚体的含量分别为(15.89±2.44) mg/L、(17.46±2.50) mg/L和(1.31 ± 0.39) mg/L,显著高于小面积脑梗死组(A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将患者同型半胱氨酸、C反应蛋白及D二聚体的含量与急性脑梗死患者美国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进行比较分析,显示无相关性。

    3讨论

    同型半胱氨酸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C反应蛋白是由巨细胞被活化后分泌的细胞因子进一步刺激肝细胞产生的蛋白,C反应蛋白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有着密切联系[3]。动脉粥样硬化是诱发急性脑梗死的主要原因之一,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不单单是由于脂质沉积而产生的疾病,目前研究显示其为一种慢性炎症疾病,C反应蛋白通过激活补体系统,释放大量的蛋白及复合物,最终导致血管内膜严重损伤。在正常生理条件下C反应蛋白水平较低,但是一旦机体处于炎症状态,其表达量明显升高[4-5]。目前临床主要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免疫透射比浊法以及免疫发光法等进行检测,其灵敏度极高,可达0.005~0.100 mg/L,为临床较为灵敏的检测指标[6]。D二聚体是交联纤维蛋白的降解产物,其为机体高凝血状态以及继发纤溶亢进的重要标志,也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重要标志物。我们研究结果显示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浆中同型半胱氨酸、C反应蛋白及D2聚体表达水平显著上调,而且与患者梗死面积有直接关系,但是与美国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无关。综上所述,本研究证实了血浆中同型半胱氨酸、C反应蛋白及D二聚体等指标水平检测对脑梗死患者临床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吴寿军,毛丽萍,金东明,等. 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 反应蛋白及D-二聚体联合检测诊断冠心病的临床意义[J]. 现代实用医学,2011,23(1):56-58.

    [2] 王树彪. 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 反应蛋白及D-二聚体联合检测诊断冠心病的临床意义[J]. 中国当代医药,2010,20(5):70-72

    [3] 期郭毅,姜昕.C-反应蛋白——缺血性脑卒中预后的重要标致物[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3,37(3): 102-104.

    [4] 沈建成.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D-二聚体水平和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J]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410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