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2年第4期
编号:12192658
急诊患者的心理护理探讨
http://www.100md.com 2012年2月5日 《中国当代医药》 2012年第4期
     [摘要] 探讨急诊患者的心理特征、心理状态及心理护理实施方法而达到提高急诊患者护理质量的目的。对各类不同病因急诊患者进行心理状态分析及心理护理。不同病因急诊患者心理有明显的个性差异,把握急诊患者的不同心理,可使护理及治疗收到良好的效果。对不同急诊患者正确实施心理护理可缓解或消除其不良心理反应,可使其正视疾病,自觉配合治疗,促进康复。

    [关键词] 心理护理;心理特征;外伤;急腹症;服毒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02(a)-0133-02

    心理护理是护理人员根据心理学的理论,在护理过程中通过人际交往,以行动来影响和改变患者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促进其康复的方法和手段[1]。随着医学模式转变[2],心理护理在临床护理中意义重大,特别是在急诊科。急诊易使人产生紧迫感和危急感,抢救危重患者时间紧、任务重,容易忽视对患者及家属的心理护理。临床实践证实,急诊护理人员了解患者心理,提高护理水平,可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抢救质量。

    1 急诊患者的主要心理特征

    1.1 焦虑心理

    焦虑是一种常见的负性情绪反应。患者由于发病突然,没有思想准备,对疼痛及死亡的恐惧,对疾病的严重程度及预后不了解,容易产生焦虑心理。患者主要表现为交感神经活动机能亢进,如血压升高、呼吸加速、脉搏增快、皮肤冰冷、肢体颤抖、烦躁、辗转不安、情绪不稳定、对症状反应强烈、角色行为冲突等,甚至出现副交感神经活动增强的征象(如腹泻)。

    1.2 急躁心理

    患者自觉症状重,急于解除痛苦,以外伤者居多,丧失理性,希望医生能立即处置,结束痛苦,加上医护人员为明确病情行相应检查,有时需反复检查,等待结果回报。这时容易发生医患矛盾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957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