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2年第1期
编号:12178286
突破脑禁区:不敢冒险就不会有创新(2)
http://www.100md.com 2012年1月5日 《中国当代医药》 2012年第1期
     “设身处地为患者着想,就是医德”

    李安民是山西运城人,那里也是关羽的故乡,李安民说自己“颇遗传了些关老爷的忠肝义胆。” 他医术高,人品好,在家乡名气也大,十里八乡都知道李安民会看病,心也善,有的老乡得了肺炎也找他看,这让李安民有点儿哭笑不得,但乡亲们说了:“我们就是信得过你李安民。”

    在李安民眼里,所有来找他看病的人都没有亲疏远近之分,无论亲朋好友还是萍水相逢,他都本着一名医生的良心尽职尽责、治病救人。遇到家境窘迫的患者,他总是千方百计地为他们节省费用,帮助患者解决实际问题。李安民常说:“什么是医德?设身处地为患者着想,就是医德!”

    作为科主任,各种日常工作已经让李安民忙碌不堪,但他的门诊量仍然很大。出诊的时候,他一天要看40多个病人,多时达到50多人。为了节省时间,提高效率,他会事先把病人的病情了解一遍,对于“共性”的东西,他先把病人集中起来,统一“上课”——说说病因、谈谈治疗,最主要是帮助病人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每当这个时候,病人、家属“济济一堂”,上百人聚在一起,为了使大家都能听清,他只得站在椅子上讲解。

    半天门诊时间,四五十位病人排队候诊,对李安民而言并不是什么新鲜事。经常错过午饭时间,有时一直忙到下午3点多才吃中午饭。全国各地的病人慕名来找李安民看病,许多病人从外地赶来,有时要等好几天。他考虑病人从外地来北京,一来就是好几个人,在北京多住一天就要开支很多,费用很高,加上病人病情随时可能会发生变化,因此,不论什么时候,只要他没有手术,都会放下手里的事情,到办公室里为直接找他的病人看病。护士长说,每个星期主任在办公室看的病人比在门诊看的病人还要多。他的手机一天24小时开机,70%以上都是病人的咨询电话。对于这种繁忙,李安民早已安之若素。“我也是个普通人家的孩子 ......
上一页1 2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859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