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1年第20期 > 正文
编号:12108638
降低血液透析心血管并发症的方法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1年7月15日 朱锦慧
第1页

    参见附件(2160KB,2页)。

     [摘要] 目的:研究血液透析中所发生的心血管并发症的原因和治疗、护理的措施。方法:对本院的80例病患进行血液透析中所出现的820次的心血管病发并的及时护理的回顾和分析。结果:在820次病例中,所有的并发症都得到了有效的治疗和护理,症状及时的控制,没有发生严重并发症导致死亡的案例。结论:科学的透析方案和完备的整体护理,严谨的病情观察,保证血液透析治疗的安全性与有效性,减少血液透析心血管并发症的出现,提高了对于并发症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并且分析心血管病发症的护理和治疗。

    [关键词] 血液透析;护理;心血管并发症;临床分析

    [中图分类号] R692.5 [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4-4721(2011)07(b)-154-02

    血液透析采用的是半透膜原理,将患者的血液和透析液同时引导入透析器,通过扩散、吸附和对流,清除毒素,再经过超滤和渗透作用将多余的水分清除体内,并相对应补充所需的物质,改善酸碱平衡紊乱和纠正电解质。血液透析的目的就是替代肾衰竭所丢失的部分功能,如清除代谢废物,调节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在医疗手段不断升级的今天,对于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治疗,血液透析已经被广泛的使用,由于其并发症特别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相对较高,是造成透析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所以,及时发现并正确的治疗并发症,是提高透析质量的关键,对于延长患者生命和改善生存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就2003年3月~2010年3日随机选择的80例患者在血液透析中所发生的820次的心血管并发症,对于这些现象所做的一次回顾性的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3年3月~2010年3月本院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在血液透析期间所发现的820次存在心血管并发症的病例。其中,男性55例,女性25例,年龄25~78岁,平均44.5岁。在原发病中分析,糖尿病肾病15例,急性肾衰竭8例,高血压肾病9例,慢性肾小球肾炎40例,慢性梗阻性肾病7例,多囊肾1例。

    1.2 透析方法

    本研究使用的透析机为日本产的尼普罗公司的NCU-10ESURDLAL透析机和中空纤维透析器,透析方式为直接动静脉或动静脉内瘘穿刺为血管通道,并且做全身肝素化抗凝。首次诱导透析设定时间为3 h,其余为4~5 h。透析条件:所有患者都采用碳酸盐透析液,1周透析2~3次,时间为8~12 h。血流量为180~250 ml/min,透析液温度为36.5~37.2℃。

    1.3 透析前实验室检查

    血尿素氮(BUN)为12.6~54.7 mmol/L,肌酐(Scr)为 720.3~1103.8 mmol/L,血红蛋白为47~89 g/L,血钾浓度为4.2~7.3 mmol/L,血磷为1.17~3.50 mmol/L。

    2 结果

    透析中心血管并发症出现次数与类型见表1。透析中心血管并发症的处理根据心血管并发症的特点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和护理。采取吸氧、减缓血泵转速、患者体位改变,输液升压加快,注射抗心律失常的药物,扩张病患冠状动脉、降低血压和打强心针等手段让心血管并发症消失,无一例死亡。

    3 讨论

    血液透析出现心血管并发症,通过多手段联合治疗和护理,其有效率在95%以上,并且能够迅速纠正心血管并发症所引起的血流动力学紊乱的症状[1]。这对挽救患者的生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常出现的心血管并发症,各自的治疗和护理手段如下:

    3.1 低血压

    低血压的原因:从年龄分布上来看,透析中出现低血压的主要集中在高龄人群,除此之外还有伴发基础疾病、对进食情况好转速度、由于透析时透析液温度过高和钠浓度过低、过快的超滤速度、或者血容量不足都是低血压产生的因素[2]。

    低血压症状占所有并发症案例的46.95%,这是最常见的现象。在本组患者透析前没有低血压症状。在透析过程中,必须密切观察患者的变化,当患者出现低血压症状时,要降低透析液的温度,提高透析液钠浓度(150~155 mmol/L),对于体外循环血液速度要适当的降低,并适时暂停超滤为患者吸氧。快速输入高渗透液体以5%碳酸氢钠溶液或50%葡萄糖溶液为主,采用泵前输入,剂量维持在80~250 ml。当血压正常后才能继续透析。

    3.2 心律失常

    通过监测透析前后的电解质,及时纠正电解质紊乱,对偶发性房室期前收缩而无症状的患者可以不采取处理,原来有心脏病史者减少超滤量,及时纠正低血压,低容量[3]。有严重的心律紊乱者要停止透析,缓慢回血。

    3.3 高血压的护理

    严格控制水钠的摄入量,每次血液透析时湿体重不超过体重为5%。对于失衡综合征的患者可以采取缩短透析间隔时间,使其透析充分[4]。而在具有高肾素性高血压患者时,可以使用ACEI钙通阻滞剂和β-受体阻滞剂帮助治疗。

    3.4 心力衰竭

    如患者出现心力衰竭症状时,需要先去除诱因和病因,再采用吸氧和镇静的方式并辅助半坐卧位式,心理护理上缓解病患焦虑状态,先单超1~2 h后再对其施行透析。需要注意的是在控制心力衰竭时可以使用洋地黄静脉注射,纠正病患的心律失常,在施行硝普钠静脉滴注,协同治疗[5]。

    在饮食上由于血透时间长,患者需要进食。此时要慎重选择食物。一般选择容易咀嚼的面食,而非容易引起呛咳的流质类食物。并且注意食物的温度和低盐低糖。另外,做好患者家属的宣导工作,在日常饮食中做好控制,少吃含钾高、含盐高的食物和水果,控制每日饮水量,在透析期间保持体质量的增长,建议控制在总体质量的5%以下,并调整好干体质量。

    [参考文献]

    [1]沈清瑞,叶任高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160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