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1年第16期 > 正文
编号:12090241
微创穿刺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98例临床观察(1)
http://www.100md.com 2011年6月5日 周成
第1页

    参见附件(2091KB,2页)。

     [摘要] 目的:探讨微创穿刺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疗效。方法:治疗组98例采用微创穿刺术配合常规内科治疗,对照组100例采用常规内科治疗。结果:近期治愈率与近期生存率高于对照组(P<0.01),远期致残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微创穿刺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安全、简便、有效,疗效优于常规内科治疗。

    [关键词] 微创穿刺术;高血压;脑出血;临床观察

    [中图分类号] R743.3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721(2011)06(a)-037-02

    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treatment hepertensive cerebral hemorrhage clinical observation of 98 cases

    ZHOU Cheng

    Department of Neurology, the People′s of Xiangtan County, Hunan Province, Xiangtan 411228,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minimally invasive treatment of hypertensive cerebral hemorrhage. Methods: 98 patients treated with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combined with conventional medical treatment, the control group 100 patients treated with conventional medicine. Results: The survival rate of the recent higher cure rate and the recent (P<0.01), long-term disability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0.01). Conclusion: The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is the treatment of hypertensive cerebral hemorrhage safe, simple, effective, and more effective than routine medical treatment.

    [Key words]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Hypertension; Cerebral hemorrhage; Clinical observation

    近年来,我国高血压性脑出血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明显高于发达国家,脑出血发病后进展迅速,病死率高,其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急性脑内血肿的颅内占位及出血本身对脑组织损害而引起的一系列病理变化。因此,治疗此病的关键是能否及时的清除脑内血肿,降低颅内压,保护血肿周围正常脑组织,控制血压及防治各种并发症,提高生存质量。本科2008年6月~2010年10月运用微创穿刺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该方法安全可靠,操作简便,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选198例患者为2008年6月~2010年10月,本院确诊为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住院患者,凡符合各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配至治疗组、对照组,其中治疗组98例,对照组100例。治疗组中,男性58例,女性40例;年龄35~80岁,平均(58.37±6.98)岁;病程最短2 h,最长达10 h,平均(6.37±3.83) h。对照组中,男性62例,女性38例;年龄38~79岁,平均(59.46±7.11)岁;病程最短3 h,最长达11 h,平均(6.54±3.47) h。治疗组出血量(65.5±15.8) ml,对照组(63.8±16.5) ml。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脑出血量、病程﹑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ADL)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全部患者均符合高血压脑出血的诊断标准[1]。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的诊断标准;②经CT检查确诊;③发病时间6~24 h;④出血量:基底节>30 ml﹑脑叶实质>50 ml﹑丘脑小脑>10 ml;⑤GCS评分≥8分;⑥年龄35~80岁。

    1.4 排除标准

    ①凝血机制障碍。②存在颅内或全身感染。③合并严重心、肝、肾、肺等疾病或功能衰竭。④有过同侧脑卒中病史,并遗留肢体功能障碍。⑤明确诊断为颅内动脉瘤或动静脉畸形合并出血。⑥依从性不好者。

    1.5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患者的血肿消散时间。②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2周后血肿量的比较。③两组治疗前后生存患者GCS评分比较。④两组患者治疗6个月内生存率的比较。⑤随访6个月时,生存患者(ADL)分级比较。

    1.6 疗效评定标准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分级进行预后评价[2],Ⅰ级:完全恢复社会和日常生活能力,生活完全自理;Ⅱ级:恢复部分社会和日常生活能力,生活自理;Ⅲ级:生活部分需要帮助,拄拐仗可行走;Ⅳ级:卧床,但保持意识;Ⅴ级:植物生存状态。

    1.7 治疗方法

    治疗组:在内科治疗的基础上,患者头部皮肤准备后,在CT片上进行术前定位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091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