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1年第10期 > 正文
编号:12077638
针灸在顽固性面瘫治疗中的效果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11年4月5日 许海燕
第1页

    参见附件(2121KB,2页)。

     [摘要] 目的:探讨针灸在治疗顽固性面瘫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06年5月~2010年5月收治的80例顽固性面瘫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对症治疗+穴位注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40例患者中,痊愈28例,显效9例,好转2例,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7.5%,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可提高顽固性面瘫的疗效,改善面部功能,减少后遗症。

    [关键词] 面神经麻痹;康复训练;护理;针灸

    [中图分类号] R745.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4721(2011)04(a)-087-02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引起病灶同侧全部颜面肌肉瘫痪,上下部面肌都发生瘫痪,由于眼轮匝肌麻痹,故眼睑不能充分闭合。闭眼的同时眼球上窜,在角膜下缘露出巩膜带(贝尔征)[1]。本病是由于耳后茎乳孔内的面神经感染病毒,引起神经组织病变、水肿或骨膜炎症,使面神经受压;或因寒冷刺激导致局部血管痉挛,使面神经缺血、水肿,神经营养缺乏,神经变性而致病。顽固性面瘫是指面瘫后经常规综合治疗1个月以上,患者仍见口角歪斜,难以进行抬眉、闭眼、鼓嘴等动作。笔者对2006年5月~2010年5月收治的80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针灸治疗,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6年5月~2010年5月收治的80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第4版《神经病学》中面神经损害的诊断标准[2];且经常规治疗1个月以上,临床症状未获缓解。其中,男性48例,女性32例,年龄30~66岁,中位年龄41岁。所有患者均为单侧发病,其中,左侧46例,右侧34例。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及临床资料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全部患者均采用综合治疗,对患者进行用药指导,药物包括皮质类固醇激素、微循环改善剂,穴位注射:给予维生素B1 100 mg、维生素B12 500 μg穴位注射,取穴风池、翳风。由于眼睑闭合不全或不能闭合,瞬目动作消失,角膜长期外露易导致眼内感染,损害角膜,定时向患侧眼滴眼药水,减少用眼。饮食以清淡、易消化的饮食为主,进食软或半流食,多食蔬菜水果,有味觉障碍的患者应注意食物的冷热度,以防烫伤口腔黏膜。忌吃生、冷、硬及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康复训练:患侧面肌活动开始恢复时应尽早进行功能训练, 对着镜子皱眉、 举额、 闭眼、露齿、鼓腮和吹口哨等,每日数次,每次数分钟,辅以面部肌肉按摩。①对照组:采用对症治疗+穴位注射。②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针灸治疗,a组穴:患侧翳风、承浆、丝竹空、攒竹,对侧合谷;b组穴:患侧颊车、地仓、阳白,对侧合谷。应用平补平泻法,两组交替取穴,针刺得气后留针30 min,留针期间10 min行针1次。

    1.3 疗效判定标准

    痊愈:面部恢复正常。显效:轻微的功能减弱,眼用力可完全闭合,口轻度不对称。有效:有明显的功能减弱,有不严重的连带运动、挛缩或半侧面部痉挛,口明显不对称。无效:面部静止时不对称,上额无运动,眼不能完全闭合,口仅有轻微运动[3]。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2.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比较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40例患者中,痊愈28例,显效9例,好转2例,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7.5%,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顽固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其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正常生活,并给其带来了很大心理负担。目前国内城市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发病率38/10万人口,农村为26/10万人口[3]。治疗周围性面部神经麻痹的方法有很多,但疗效较差,面部功能恢复较为困难。面神经病损后,导致面部运动和表情不协调。进行面部肌肉主动运动功能训练,可维持面肌的运动功能,恢复和增强面肌肌力,促进面部神经肌肉协调功能的恢复[4]。针灸治疗可以疏通经络,使气血畅通,配合灸法达到温通经脉、活血化瘀、祛风除寒的功效,穴位注射达到直接营养神经的作用[5-6]。结果表明,康复训练组的总有效率为97.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7.5%,P<0.01。

    综上所述,在对症治疗+穴位注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采用针灸疏通经络,来加速血液循环,改善新陈代谢,促进炎症渗出物的吸收,进一步改善神经冲动的传递,使支配肌肉收缩的神经功能得到恢复。

    [参考文献]

    [1]迟放鲁.面神经疾病[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496-500.

    [2]刘艳霞.面神经麻痹的康复与护理[J].福建中医药,2007,38(3):57-58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121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