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1年第9期
编号:12079793
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方法学探讨(2)
http://www.100md.com 2011年3月25日 《中国当代医药》 2011年第9期
     中医以“整体观念”为灵魂,西医则以“细胞学说”为核心,我们可以从整体到具体,再由具体到整体,把中西医进行有机结合。如化疗药物在抗癌的同时也出现了化疗药物的毒性反应,如腹泻、腹痛、恶心呕吐、食欲下降等脾虚痰湿症状,或出现咽痛、口腔黏膜溃疡、白细胞下降等气阴两虚症状,这实质上是化疗药物在抑制癌细胞的同时对正常增殖细胞也产生抑制,因此从中医角度看,化疗药物也是一种祛邪伤正的药物,根据这个认识,我们对化疗患者很重视顾护“胃气”,“胃气一败则诸药妄投”。在化疗的同时采用中药调理脾胃,对预防化疗毒性反应取得良好效果,这提示我们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方法学通过临床实践可逐步认识和掌握。

    4展望

    4.1加强中医疗法与基因组疗法关系的研究

    癌基因、抑癌基因在肿瘤发生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并相继应用于基因治疗和靶向治疗[6]。研究显示癌基因的过度表达及抑癌基因的缺失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某些特定基因的调控失常,会产生特定的蛋白质调控失常,随之而来的人体生理功能失调所带来的一系列症状也是相对固定的,而那些相对固定的症候群体可以用中医证的概念进行分析。因此,我们有可能将肿瘤患者的证型规律(证的机制的研究)深入到分子水平。另外,中医认为“治病必求于本”,而现代认为癌之本为基因调控的失常,因而,中医药治疗肿瘤的疗效机制必定与基因、蛋白质水平的改变有着密切的联系。中医药治疗肿瘤表现在调节机体内环境,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方面已有很大优势,这与现代生物治疗着眼于调理、抑制癌基因、促进免疫功能或通过刺激造血因子促进患者骨髓功能恢复以抑制肿瘤目的是吻合的。反过来,以这一理论为指导,对中药进行分子水平的筛选,当发现某一中药成分能够改变与肿瘤发生发展相关的基因的表达时,再进一步进行动物实验及临床疗效验证。

    4.2中西医结合疗效评价的标准目前急需统一制定

    以往采用的是西医肿瘤瘤体变化的客观疗效评价指标;目前人们越来越注重患者的生存时间和生存质量,而不能仅依肿物大小评价治疗肿瘤疗效。特别是中医药治疗往往是调节患者内在体质,作用是综合的、多因素的。因此,如何正确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是个重要问题,学者们希望能制定出一个客观、能说明问题的综合评价标准。

    [参考文献]

    [1]周宜强,王黎军.中医防治肿瘤的现状及肿瘤学科的发展思路[J].世界中医药,2007,2(5):261.

    [2]张莹.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临床研究进展[J].光明中医,2009,24(11):2226-2227.

    [3]卢雯平,朴炳奎.中医的个体化和规范化治疗[J].癌症进展,2010,8(3):212.

    [4]纪小龙.癌症的个体化治疗[J].肿瘤防治杂志,2005,12(23):1833.

    [5]李杰,林洪生,张培彤,等.中医个体化治疗中晚期恶性肿瘤的病案分析[J].癌症进展,2010,8(3):219.

    [6]姚逸临.肿瘤抑制基因p53的研究进展[J].广东医学,2006,27(8):1263.

    (收稿日期:2011-01-10), 百拇医药(杨义民 金国栋)
上一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