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1年第9期 > 正文
编号:12079891
生脉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疗效观察及对血浆活性物质的影响
http://www.100md.com 2011年3月25日 吴炎,齐斌
第1页

    参见附件(2087KB,2页)。

     [摘要] 目的:观察生脉注射液对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浆活性物质的影响。方法:采用随进对照方法,对40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随即分为常规治疗组和生脉组,两组疗程均为2周。2周后观察心功能变化及内皮素(ET)、脑钠肽(BNP)、前列环素(PGI2)的变化及临床意义。结果:与常规治疗组比较,生脉组心功能指标改善更为明显,血浆ET、BNP下降,PGI2升高,P<0.05。结论:生脉可以改善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同时可以调节异常的血管活性物质。

    [关键词] 生脉注射液;充血性心力衰竭;内皮素;脑钠肽

    [中图分类号] R541.6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4721(2011)03(c)-065-02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时临床上常见的急重症,其发病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和交感神经系统过度激活有关[1]。本文通过在常规治疗心力衰竭药物的基础上,联合生脉注射液,观察对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内皮素、脑钠肽、前列环素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院住院的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40例(2008年5月~2010年3月,符合Framingham诊断标准,随机分为两组。常规治疗组20例,男12例,女8例,年龄32~75岁,平均(56.5±10.1)岁,其中冠心病13例,高心病3例,扩张型心肌病2例,风心病2例。根据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标准),心功能Ⅱ级6例,心功能Ⅲ级11例,心功能Ⅳ级3例。生脉组20例,男13例,女7例,年龄28~78岁,平均(59.6±12.2)岁,其中,冠心病10例,高心病4例,扩张型心肌病3例,风心病3例。根据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标准),心功能Ⅱ级7例,心功能Ⅲ级10例,心功能Ⅳ级3例。两组间基础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于入院后给以常规强心、利尿、扩血管以及消除诱因等对症治疗。生脉组在此基础上给以加用生脉注射液50 ml(江苏苏中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加入5%葡萄糖250 ml内静脉滴注,每日1次,14 d为1个疗程。观察患者症状、体征。同时于用药前及用药后分别静脉采血测定血浆脑钠肽(BNP)、前列环素(PGI2)、内皮素(ET)水平。

    1.3 疗效判定

    显效:心功能恢复到Ⅰ级;有效:心功能改善1级以上,达到Ⅱ~Ⅲ级;无效:达不到上述标准为无效。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以x±s表示,采用t检验;有效率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治疗结果比较见表1。

    3 讨论

    充血性心力衰竭是以由于心脏结构和功能异常而发生的综合征,其中神经内分泌激活在心力衰竭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心力衰竭时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内皮素、脑钠肽处于激活状态。PGI2是血管内皮分泌的最主要舒张因子、ET是内皮分泌的最主要收缩因子。而BNP主要在心室合成,左室收缩功能障碍的严重程度与其分泌量呈正相关[2]。研究表明,心力衰竭时,患者血浆BNP浓度迅速升高[3],是目前心力衰竭唯一的实验室检测指标。本研究以常规治疗为基础,加用生脉注射液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结果显示生脉组在改善心功能,纠正异常的ET、BNP,改善PGI2 等方面优于常规治疗组。生脉注射液主要是以红参、麦冬、五味子构成,具有益气养阴、复脉固脱、回阳救逆之功效。可以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提高心输出量,改善心肌缺血,同时改善血管内皮功能,降低ET活性,增加PGI2浓度,同时具有清除自由基,改善微循环,抑制神经内分泌和细胞因子的激活[4],拮抗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活性,降低血浆BNP浓度[5],故生脉在辅助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Sharma AK,Dhingr S,Khaper N,et al.Activation of apoptotic processes during transition from hypertrophy to heart failure in guinea pigs[J].Am J Physiol Heart Circ Physiol,2007293:1384-1390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087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