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1年第9期 > 正文
编号:12079893
急慢性盆腔炎的药物治疗
http://www.100md.com 2011年3月25日 周抒 刘雪婷
第1页

    参见附件(2251KB,2页)。

     [摘要] 目的:探讨急慢性盆腔炎的药物治疗方法,评价药物疗效与安全性,为临床上急慢性盆腔炎的有效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08年12月~2010年12月在本院妇科门诊确诊为盆腔炎的患者共计126例的诊治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比较莫西沙星药物治疗与广谱抗菌药物头孢地尼和奥硝唑疗法对该病症的治疗效果。结果:采用莫西沙星治疗的观察组患者共计63例,治愈60例,显效3例,治愈率为95.2%,有效率达到100%,采用头孢地尼和奥硝唑药物治疗的对照组患者共计63例,其中治愈54例,显效6例,好转3例,治愈率为85.7%,有效率亦达到100%。结论: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疗法不同,采用莫西沙星呤治疗该病症其治愈率相比采用光谱抗菌药物头孢地尼和奥硝唑效果好,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关键词] 急慢性盆腔炎;药物治疗;疗效分析

    [中图分类号] R711.33[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4721(2011)03(c)-062-02

    盆腔炎(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de,PID)是指女性上生殖道及其周围组织发生的炎症,主要包括子宫内膜炎(endometritis)、输卵管炎(salpingitis)、输卵管卵巢脓肿(tubo-ovarian abscess,TOA)、盆腔腹膜炎(peritonitis)等。几乎所有的盆腔炎都是由上行感染所致,病原体从阴道经子宫颈上行至子宫及其附件从而引发炎症。按其发病过程、临床表现可分为急性与慢性两种,具有病程长、复发率高等特点。对于急性盆腔炎患者其病情迁移可导致盆腔炎长期存在,致使粘连或者输卵管阻塞从而影响受孕,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痛苦[1]。2008年12月~2010年12月期间,本院采用莫西沙星治疗急慢性盆腔炎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术后随访统计显示其复发率明显低于其他药物疗法,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8年12月~2010年12月在本院妇科门诊就诊,并经妇科检查和临床检验诊断为盆腔炎疾病的患者共计12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3例。观察组中患者年龄21~55岁,平均32.5岁,对照组患者年龄22~57岁,平均31.8岁。诊断标准参考美国疾病控制中心盆腔炎疾病诊断措施。

    1.2 临床表现

    大多数患者因急性下腹部疼痛就诊,患者伴有恶心、呕吐、发热及阴道脓性分泌物和出血症状。观察组患者中具有流产史者8例,具有剖宫产史者15例,妇科手术后3例,既往盆腔炎史者19例。观察组患者中具有流产史者12例,具有剖宫产史者11例,妇科手术后5例,既往盆腔炎史者16例。对患者的血常规检查发现观察组中白细胞升高及中性粒细胞升高者共计19例,在对照组中有17例,两组患者临床资料经统计处理具有可比性。

    1.3 方法

    对照组患者使用广谱抗菌药物进行治疗:头孢地尼100 mg,3次/d,口服;奥硝唑分散片250 mg,2次/d,口服,疗程14 d。

    观察组患者采用莫西沙星给药疗法:莫西沙星400 mg,1次/d,口服,疗程14 d。

    1.4 疗效判定

    治愈:患者症状消失,一般检查及盆腔检查正常;显效:症状消失,一般检查正常,但是盆腔有包块及疼痛感;好转:患者症状好转,化验指标正常;无效:患者体征与治疗前无变化。

    1.5 统计方法

    采用χ2检验和t检验。

    2 结果

    采用莫西沙星药物治疗的观察组患者共计63例,治愈60例,显效3例,治愈率为95.2%,有效率达到100%,采用抗菌药物头孢地尼和奥硝唑联合给药的对照组患者共计63例,其中治愈54例,显效6例,好转3例,治愈率为85.7%,有效率亦达到100%。详见表1。

    3 讨论

    3.1 急慢性盆腔炎致病原因分析

    引起盆腔炎的主要病原体为: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厌氧菌、性传播的病原体(如淋菌、沙眼衣原体、支原体、疱疹病毒)。引起急性盆腔炎的主要病因是产后或流产感染、宫腔内手术操作术后感染、经期卫生不良、邻近器官的炎症直接蔓延[2]。急性盆腔炎可使机体发生急性子宫内膜炎及急性子宫肌炎、急性输卵管炎、输卵管积脓、输卵管卵巢脓肿、急性盆腔结缔组织炎、急性盆腔腹膜炎、败血症及脓毒血症等。慢性盆腔炎常为急性盆腔炎未能彻底治疗,或患者体质较差,病程迁延所致。它可使机体发生慢性输卵管炎与输卵管积水、输卵管卵巢炎及输卵管卵巢囊肿、慢性盆腔结缔组织炎。本组研究中发现,盆腔炎性疾病一般多发于性活跃和受教育水平较低的女性之间。对于急慢性盆腔炎的治疗应当强调预防为主,大力宣传妇女自我保健和基础卫生知识。对医务人员而言,应掌握术后禁忌证与适应证并严格遵守手术规范和无菌操作技术[3]。

    3.2 急慢性盆腔炎性疾病的诊断

    对于急慢性盆腔炎的诊断,因其疾病具有多种不同临床表现并且引发的症状和体征并不是该病症单独所有,故而诊断困难。有资料显示,腹腔镜等有创检查现已应用于临床上对于急慢性盆腔炎的诊断,但是由于费用偏高而未被广大患者所接受。为此,临床上为了防止盆腔炎性疾病的恶化与后遗症的发生,减少不孕不育或异位妊娠的发生,着重强调早诊断早治疗的方法[4]。对患者而言,诊断性的治疗既能达到早治疗的目的,又可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因此,临床上可考虑将诊断性治疗作为临床诊断标准的一项指标,对于疑似病症,诊断性治疗可以常规使用。

    3.3 急慢性盆腔炎的治疗分析

    对于急慢性盆腔炎病症的治疗,临床上常以经验用药治疗为主。广谱抗菌类药物通常是治疗急慢性盆腔炎疾病的首选药物。本组研究中采用头孢地尼和奥硝唑两种广谱抗菌药物联合使用,能够充分发挥其抗革兰阴性和革兰阳性病菌的广泛作用[5]。但是单纯的使用该类药物也具有很多弊端,临床疗效有时并不令人满意。所以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和细菌对药物的耐药性一直是临床上有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当病原体侵入体内后能够产生大量的毒素,毒素的逐渐积累会加重病情进展,所以对于急慢性盆腔炎的治疗应该抗炎排毒两手抓。否则单纯抗感染不排出毒素会使得盆腔炎很难彻底治愈。采用莫西沙星给药,能够使药物直接与炎症病灶充分接触,快速发挥疗效。并且采用此种方法治疗后,患者炎症恢复彻底不易复发,副作用小。莫西沙星能够抑制患者体内白细胞的趋向性,具有直接的抗感染效应,能够很好的控制患者病程的进展,疗效显著。口服吸收后在肝脏与小肠壁内会迅速转化为具有活性的代谢产物,从而抑制而二氢乳清酸脱酸酶活性,进一步影响嘧啶类化合物的合成,抑制淋巴细胞增生[6]。

    本组的研究发现,采用莫西沙星对患者进行药物治疗能够快速修复炎症组织,及时清除坏死细胞和病原体产生的毒素,从而提高患者自身免疫能力,预防复发,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王伟,李翠芹.慢性盆腔炎宫颈旁注射结合热疗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08,6(19):118.

    [2]赵建新,韩杰,朱宝靖,等.3种方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药物经济学分析[J].中国药房,2006,20(5):72-73.

    [3]赵园园,葛建强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251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