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1年第8期 > 正文
编号:12080045
抗精神病药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探究
http://www.100md.com 2011年3月15日 蒋智勇
第1页

    参见附件(2220KB,2页)。

     [摘要] 目的:比较经典抗精神病药物氯丙嗪与非经典抗精神病药物氯氮平、奥氮平、奎硫平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不同的影响。方法:选取2008年6月~2010年9月入本院治疗的1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地接受氯丙嗪、氯氮平、奥氮平、奎硫平等药物治疗。患者经过12周急性期治疗以后,对进入临床稳定期的患者行为期24周的固定剂量治疗,并分别在基线、治疗12周和24周进行手指叩击试验测定、连线试验测定、韦克斯勒智能测定(wechsler adult intelligence scale,WAIS)、韦克斯勒记忆量表(wechsler memory scale,WMS)、持续性操作功能测验(continuous performance task,CPT)、霍普金斯词语学习测验(HVLT-R)、言语流畅性测验、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isconsin card sorting test,WCST)。结果:氯氮平、奥氮平、奎硫平治疗组在经过12、24周后认知功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P<0.05),显著优于无明显改善的氯丙嗪组。12周治疗后,奎硫平组在言语流畅性和警觉性、执行功能方面显著优于氯氮平组、奥氮平组(P<0.05)。奥氮平组在连线测定、数字特征方面显著优于氯氮平组(P<0.05)。结论:本试验所用的氯氮平、奥氮平、奎硫平等三种非经典抗精神病药能够不同程度上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

    [关键词] 抗精神病药物;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临床稳定期

    [中图分类号] R971+.41[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4721(2011)03(b)-051-02

    认知功能障碍属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主要症状之一。近年来,部分医学报道指出非典型抗精神病药能够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1]。为了进一步了解氯氮平、奎硫平、奥氮平等非经典抗精神病药对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试验对比研究了上述三种非经典抗精神病药物与经典抗精神病药物氯丙嗪对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现将主要研究过程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8年6月~2010年9月入本院治疗的1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所选患者均符合:①年龄18~60岁;②符合我国精神障碍分类和诊断标准第3版的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③病程2~8年,其间发作至少1次;④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评分(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PANSS)≥70分,其中至少1项精神症状≥4分,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linical global impression,CGI)严重度≥4。患者排除标准为:①入组前30 d内曾服用过抗精神病药物;②精神发育迟滞、有严重器质性疾病的患者;③属于难治性精神分裂症;④半年内曾作电休克治疗;⑤怀孕和哺乳期妇女[2]。患者入组之前均由监护人签订知情同意书。4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组患者以往服用抗精神病药物的情况,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一般精神病理、阴性症状、阳性症状、PANSS总分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言语智商和WAIS总IQ同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用药方法:将1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地分配至氯丙嗪组、氯氮平组、奥氮平组和奎硫平组。药物剂量逐步增加,氯丙嗪组320~400 mg/d,平均(373.1±97.9) mg/d;氯氮平组340~400 mg/d,平均(387.3±113.2) mg/d;奥氮平组10~20 mg/d,平均(15.6±4.3) mg/d;奎硫平组650~800 mg/d,平均(733.4±211.5) mg/d。如果急性期出现锥体外系不良反应,可让患者服用抗胆碱药,但是时间不能持续2周。治疗过程中,各组患者不合用其他抗精神病药物。经过12周治疗以后,患者病情稳定后(PANSS总分≤60分或者PANSS减分率≥50%)可以维持24周的固定剂量。

    临床评估方法:借助PANSS评定,基线、治疗12周内前6周每周进行1次评定,后6周每周进行2次评定。再之后,每4周进行1次评定。进一步以TESS、ESRS、HAMD17进行评定,评估时间与PANSS的评定时间是一致的。

    认知功能测定:认知功能包括运动技能、执行功能、注意力、学习/记忆能力的测定。选用手指叩击试验、连线试验、韦克斯勒记忆测定(wechsler memory scale,WMS)、持续操作功能测定(continuous performance task,CPT)、霍普金斯词语学习测验(HVLT-R)、言语流畅性测验、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isconsin card sorting test,WCST)为测定工具[3]。

    1.3 统计处理方法

    采用SPSS 14.0统计软件包对统计结果进行统计处理,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过12周治疗以后,氯氮平组、奎硫平组、奥氮平组患者认知功能显著改善(P<0.05),氯丙嗪组患者认知功能无显著变化。氯氮平组、奎硫平组、奥氮平组三种服用非经典抗精神病药组间不存在显著差异。平均Z值为:奥氮平组0.20,氯氮平组0.24,奎硫平组0.29。治疗12周与治疗24周患者认知功能改善情况类似。具体统计结果见表1。

    3 讨论

    本组试验结果表明,奥氮平组、氯丙嗪组、氯氮平组、奎硫平组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分别经过12、24周的治疗后,较之基线,患者认知功能均有所改善,其中后3组患者认知功能得到显著改善,但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这与已有研究文献的报道结果一致[4]。此3组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改善程度小于部分文献报道的数据结果[5-6],其内在原因可能是选取研究对象的差异,本研究均以慢性复发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基线测定时有2周过程,造成基线时有部分患者已接受了药物治疗。

    综上所述,不同种类的抗精神病药物会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产生不同的影响,经典抗精神病药如奥氮平等能够些许改善患者认知功能,非经典抗精神病药如氯丙嗪、氯氮平、奎硫平等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且同类别药物改善患者认知功能的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希望本研究成果能够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用药提供一定的借鉴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220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