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1年第8期 > 正文
编号:12079937
静脉注射脑利钠肽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神经内分泌激素的影响(2)
http://www.100md.com 2011年3月15日 何志兵
第1页

    参见附件(1993KB,2页)。

     1.3 统计处理方法

    采用SPSS 14.0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处理,数值以x±s形式表示,计数资料用χ2检验,以t检验进行组间结果比较,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后BNP水平变化

    经过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BNP水平36 h下降幅度较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8 h、5 d、7 d下降幅度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统计结果如表2所示。可见,5 d时,两组的BNP水平均有所提升。

    2.2两组治疗后醛固酮、血管紧张素、血浆肾素水平

    治疗后,两组患者36 h醛固酮浓度、血管紧张素Ⅱ、血肾素均有所下降,下降幅度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36 h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统计数据如表3所示。

    3 讨论

    脑钠肽(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BNP)在血液中较为稳定。当容量超负荷时,BNP分泌增加。发生急性冠脉综合征时,患者心脏泵血功能下降,血管神经激素系统随之被激活,BNP分泌得到刺激后水平大大上升[3]。测定BNP水平,对于评估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危险程度及预后情况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4]。对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来讲,测定其BNP水平的意义具体表现在:第一,预测心梗面积,进一步做预后评估;第二,对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或者不稳定心绞痛进行危险分层;第三,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早期治疗方式选择提供参考。BNP具有尿钠排泄、扩张血管等功能,其与rhBNP有着同样的生物活性和氨基酸排序,所以功能基本一致,能够扩张冠脉血管和阻力血管,使得心肌耗氧量下降,降低冠脉痉挛发生率,因此其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冠脉痉挛者和变异型心绞痛患者临床意义重大。

    本组试验结果发现,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后5 d的BNP水平均有所回升,有2个高峰。国外学者Morita等早在1993年研究报道,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入院时血浆BNP水平呈升高状态,在MI后(16.4±0.17) h即达到第1个高峰,浓度为(319±58) pg/ml,对于心肌梗死面积较小的患者,血浆BNP水平呈稳步回落趋势;对于心肌梗死面积较大的患者,血浆BNP水平先回落,然后又逐步回升,于5~7 d后出现略低于第1个高峰的第2个高峰,浓度为(277±66) pg/ml,随后回落[5]。实际上,第2个高峰的形成与心室重塑、室壁张力增加有关。有学者研究发现,心肌梗死急性期的高BNP水平与1年内的心力衰竭、心血管事件等具有相关性[6]。静脉注射脑利钠肽后,在外源性BNP的支撑下,ACS者的血BNP浓度始降,进一步可以抑制第2个高峰的高度。BNP已经用于急性心力衰竭治疗,且安全有效。

    综上所述,本组试验发现神经内分泌系统的激活是促进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生后心室重构的最重要因素,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早期静脉注射脑利钠肽疗效显著,能够有效地抑制RAAS系统的激活,降低神经内分泌激素分泌,降低醛固酮水平、血管紧张素Ⅱ水平和血浆肾素水平,安全而有效。

    [参考文献]

    [1]Gotlieb AI.Atherosclerosis and acute coronary sydromes[J].Cardiovasc Pathol,2005,(14):181-184.

    [2]刘凯东,李志忠,王强,等.脑钠肽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预后临床研究进展[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7,16(8):887-889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993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