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1年第6期 > 正文
编号:12082149
直肠滴注化痰清肺液治疗脑出血合并肺部感染的护理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11年2月25日 范小倩,黄淑萍
第1页

    参见附件(1655KB,2页)。

     [摘要] 目的:观察中药化痰清肺液直肠滴注治疗脑出血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0例脑出血合并肺部感染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8例在传统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化痰清肺液直肠滴注法,对照组52例用传统的方法治疗,1~2个疗程后进行疗效对比。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5.5%(65例);对照组为84.6%(44例)(P<0.01),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化痰清肺液直肠滴注治疗脑出血合并肺部感染疗效确切。

    [关键词] 化痰清肺液;直肠滴注;脑出血合并肺部感染;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4-4721(2011)02(c)-103-02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从业压力以及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随之凸显,脑出血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脑出血发病急、进展快、死亡率和致残率高。患者卧床时间长,加上自身抵抗力降低,容易并发肺部感染,严重影响到患者的生存质量。中医药对降低脑出血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死亡率、致残率可发挥一定的作用,但由于脑卒中急性期患者多起病急骤,此时给药困难,即使鼻饲给药,因昏迷或咽喉肌肉麻痹,插管时患者不能配合,且易损伤食管,并且插管过程中的刺激可能引起恶心、呕吐、反射性血压升高,加重颅内高压。直肠滴入是根据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理论发展起来的一项新的临床给药技术。本院神经内科2008年8月~2010年5月运用自拟中药化痰清肺液直肠滴注,配合西药对症治疗脑出血合并肺部感染68例,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08年8月~2010年5月在本院住院的患者,选择年龄、发病时间、病情均相似的脑出血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以入院顺序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8例,男35例,女33例,年龄65~86岁,平均73.6岁;对照组52例,男30例,女22例,年龄63~82岁,平均75.2岁。病程最长20 d,最短3 d;两组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诊断标准

    肺部感染诊断:参照1999年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制定的《社区、院内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1]。辨证分型:中医辨证标准参照《中医诊断学》[2]。依据主症特点、伴随症状、舌象、脉象进行辨证分型。共分为痰热郁肺、痰湿蕴肺、饮停胸胁、痰瘀互结、阴虚毒热、气阴两虚6种证型。

    1.3 治疗方法

    1.3.1 药物组成及制取对照组:用“青霉素钠”或“头孢哌酮钠”静滴。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直肠滴注自制中药化痰清肺液,药物组成:金银花30 g,桑白皮15 g,桔梗5 g,芦根15 g,桃仁9 g,杏仁6 g,薏仁15 g,连翘根15 g,鱼腥草30 g,川贝母6 g,甘草6 g,人工牛黄1.5 g,热毒织盛加石膏20 g;毒入血分加生地黄10 g,水牛角30 g;肺气虚加黄芪15 g。1个疗程后观察疗效。治疗开始记录体温、呼吸、心率、以及咳嗽、咳痰、肺部啰音的变化。

    1.3.2 直肠滴注方法以水500 ml浸泡上述药物30 min,温火水煎2次,煎沸20 min/次,滤取2次药液混合后浓缩至150 ml装瓶备用。药液直肠滴注每日1~2次,7 d为1个疗程。直肠滴注前嘱患者排空二便,取左侧卧位暴露肛门,药液加热至39~41℃,连接一次性输液器及16~18号导尿管,以消毒石蜡油润滑前段,缓慢插入肛门20~30 cm,调节滴速30~40滴/min,直肠滴注完毕后,嘱患者取平卧位,臀部抬高10~15 cm。

    1.4 疗效标准

    痊愈:症状消失,体温正常,肺部啰音消失,X射线复查肺部病灶吸收,血常规指标恢复正常;显效:症状消失,体温正常,肺部啰音不明显,肺部呼吸音粗,X线复查肺部病灶基本吸收;有效:症状基本消失,体温正常,肺部啰音少、粗大,X线复查肺部病灶未完全吸收;未愈:症状及体征均无改善或恶化。

    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

    1.5 统计学分析

    数据采用SPSS 11.5统计软件处理,两组间数据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平均疗程为7 d。统计表明:治疗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见表1。

    3 护理

    3.1 心理调节

    脑出血发病急、进展快、死亡率和致残率高。脑出血多为老年患者,自身免疫功能减退,抗病能力下降,且合并有多种基础疾病,加上卧床时间长,所以容易并发肺部感染等多种并发症,影响患者的心肺功能,加重患者的心理负担,护理人员要耐心做好解释工作,使患者能够早日康复。

    3.2 饮食调护

    饮食调养对脑出血合并肺部感染也非常重要,本病多数会使患者食欲下降,由此而出现水电解质紊乱,如:低钠血症、低钾血症、酸中毒等。所以给予患者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对提高患者的免疫力,预防并发症非常重要。同时一定要鼓励患者多饮水。

    3.3 基础护理

    密切观察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意识及痰液性质、颜色和量的变化,加强病房管理,控制探视及陪护,高热患者给予物理降温、喘憋呼吸困难者给予吸氧、痰液黏稠难咳者帮助患者翻身拍背,必要时给予雾化吸入,如气管分泌物多且深而不易咳出者,及时吸痰,尽早做气管切开的准备。做好口腔护理,及时清除口腔、气管分泌物和呕吐物,严格无菌操作,避免医源性感染,早期合理使用抗生素,长期卧床者要注意防止压疮。

    3.4 直肠滴注护理

    直肠滴注前向患者或其家属讲明目的、方法、意义,以取得患者配合。应选择餐后2~3 h给药,以避免餐后肠蠕动的高峰期。直肠滴注时动作要轻柔,严格把握药物剂量、温度、滴速、导管插入深度和药物保留时间,药液的温度不能低于体温,以减少冷刺激引起的肠痉挛腹痛。直肠滴注中途患者出现腹胀或排便感,嘱患者深呼吸,同时减慢药液滴速,以减轻不适。给药后的体位变化应遵循左侧-平卧的顺序,以重力作用对抗肠蠕动对药液的推进,增加保留时间。注意观察病情变化,发现患者脉细数、面色苍白、出冷汗、腹痛等症状,停止直肠滴注并及时处理。

    严格按照操作程序给药,不能过量注入气体,以减少肠鸣、腹胀不适感;正常操作条件下,给药后的肠鸣、腹胀现象会自然消失。给药导管不能插入太深,严防误伤肠壁,引起穿孔或擦伤黏膜,加重糜烂、溃疡引起出血,给患者带来痛苦。

    4 讨论

    4.1 患者特点

    脑出血患者因长期卧床造成肺部淤血,原有支气管炎,昏迷者口腔分泌物或呕吐物易被误吸入肺部,病房内交叉感染等因素易造成患者肺部感染。患者多具有如下特点:①患者免疫功能减退,抗病能力下降;②多合并基础疾病;③入院前多有抗生素滥用现象,致患者对多种抗生素耐药或出现二重感染[3];④易出现并发症如:心功能不全,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压疮等。以上特点决定脑出血合并肺部感染临床治疗存在较大困难,死亡率较高。

    4.2 直肠滴入优点

    在西医对症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有宣肺清热化痰作用的化痰清肺液辨证施治,取得了较好临床效果。采用直肠滴入的优点有:①中医认为,肺主宣发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655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