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1年第6期 > 正文
编号:12082176
瑞芬太尼用于剖宫产全麻的临床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11年2月25日 郭志睿
第1页

    参见附件(1554KB,2页)。

     [摘要]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用于剖宫产全麻诱导对母婴的影响。方法:足月妊娠剖宫产30例,分为瑞芬太尼组15例(A组)和对照组15例(B组),观察母体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并进行胎儿娩出后的Apgar评分。结果:两组插管、切皮后血流动力学参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1、5 min Apgar 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芬太尼用于产科全麻诱导安全可行,对新生儿影响小。

    [关键词] 剖宫产;全麻;瑞芬太尼;Apgar 评分

    [中图分类号] R614.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1)02(c)-063-02

    瑞芬太尼作为短效新型麻醉性镇痛药,在临床已广泛应用,但产科麻醉中应用尚少,本研究收集本院2009年3月~2010年8月于全麻下行剖宫产术病例30例,观察瑞芬太尼用于剖宫产全麻诱导对产妇和婴儿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ASAⅠ~Ⅱ级,有椎管内麻醉禁忌证(凝血功能异常、穿刺部位感染、脊柱外伤、腰椎间盘突出、严重脊柱畸形等)足月妊娠行剖宫产的产妇30例。随机分为瑞芬太尼组(A组)和对照全麻组(B组),每组15例。两组均排除了合并有全身系统性疾病或慢性疾病(如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术前可疑有胎儿窘迫以及预测新生儿出生体重<2 500 g的产妇。

    1.2方法

    产妇均禁饮食8~12 h,术前30 min肌注阿托品0.5 mg,入室后开放上肢静脉,常规面罩吸氧,采用Solar8000M(美国)监测无创血压(BP)、心率(HR)、心电图(ECG)、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和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两组产妇诱导时以Sellick手法压迫环状软骨以减少反流误吸,吸引器备用。诱导前充分吸纯氧3~5 min。待消毒铺巾完成后,A组静注异丙酚1.5 mg/kg、瑞芬太尼1.0 μg/kg,B组静注异丙酚1.5 mg/kg、氯胺酮1 mg/kg,意识消失后静注维库溴胺0.1 mg/kg,肌松后气管插管同时切皮,胎儿娩出后均静注芬太尼2 μg/kg,咪达唑仑3 mg。术中异丙酚3~6 mg/(kg·h)维持镇静,并予以异氟醚0.5MAC吸入,间断静注维库溴胺维持肌松。术毕患者清醒后拔管送返病房。

    1.3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产妇全麻诱导前、诱导后、插管后1、5 min的BP、HR数值。记录麻醉开始至胎儿娩出时间(I-D 时间)、新生儿体重、胎儿娩出后1、5、10 min时Apgar评分。

    1.4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0.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A组与B组的 I-D 时间比较

    A组和B组的I-D 时间分别为(4.12 ±1.60) min和(4.50±1.20) min ,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A组与B组的血流动力学变化

    诱导前SBP、DBP、HR 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诱导后、插管后 1 min、插管后 5 min SBP、DBP、HR 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 新生儿 Apgar 评分比较

    两组新生儿 Apgar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剖宫产全麻的关键是诱导药物的合理选择,在保证产妇完善镇痛、肌松的同时,尽可能减少对新生儿的抑制。麻醉中与术者密切配合,尽量缩短胎儿取出时间,避免在药物浓度高峰期取出胎儿,减轻全麻药对胎儿的影响。

    氯胺酮因具有深度镇痛,且对呼吸影响较轻的特点而在产科麻醉中广泛应用,产妇静脉注射1 min后即可通过胎盘,当注入<1 mg/kg,很少引起新生儿抑制[1]。但氯胺酮可直接兴奋中枢交感神经系统,使HR加快、BP升高,对于合并高血压的产妇应用受到限制。瑞芬太尼是一种超短效亲脂性的新型阿片受体激动药,镇痛作用强,起效迅速,消除快无蓄积[2]。通过其中枢性镇痛作用,抑制肾上腺髓质分泌,增强迷走张力;还可通过内皮依赖性机制:包括前列腺素和一氧化氮从血管内皮释放,舒张血管[3],可以有效地减少气管插管造成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本观察在麻醉诱导后及气管插管后1、5 min,A组产妇的BP、HR值平稳,与B组比较,P<0.05。

    瑞芬太尼因为高脂溶性很容易透过胎盘屏障,但可在胎儿体内被血液和组织中非特异性酯酶迅速水解。瑞芬太尼在小儿各年龄段都有快速清除的特性,其清除半衰期为3.4~5.7 min,而且新生儿较年长儿清除更快[4]。采用单次静脉注射瑞芬太尼的方式进行麻醉诱导,既可以减轻气管插管和切皮刺激产生的一系列心血管不良事件,又可以缩短瑞芬太尼作用于新生儿的时间,减少新生儿呼吸抑制的发生[5]。本观察中麻醉诱导使用瑞芬太尼剂量1 μg/kg,未引起新生儿呼吸抑制,两组新生儿1、5、10 min时Apgar评分无明显差异,与何鞠颖等[6]报道一致。

    本观察表明瑞芬太尼在有效抑制全麻应激反应的同时对新生儿无明显影响,用于剖宫产全麻是安全可行的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554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