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1年第6期 > 正文
编号:12082187
蒙脱石散治疗病理性新生儿黄疸的临床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11年2月25日 邓焕明
第1页

    参见附件(1598KB,2页)。

     [摘要] 目的:探讨蒙脱石散治疗病理性新生儿黄疸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本院儿科2009年1月~2010年11月收治的60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0例进行早期治疗,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黄疸消退时间、住院天数、并发症等。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儿黄疸消退时间及住院天数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及早发现,实施早期治疗能有效预防核黄疸的发生,减少住院天数,提高临床疗效。

    [关键词]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早期治疗;临床观察

    [中图分类号] R722.17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4721(2011)02(c)-049-02

    新生儿黄疸是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而出现皮肤,黏膜及巩膜黄染的临床现象,是新生儿时期的常见症状,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生理性黄疸一般无需干预治疗,并在1个月内自然消退,但对于病理性黄疸则需要早期治疗,防止发生胆红素脑病[1]。因此目前对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早干预,早期治疗相当重要。为分析病理性黄疸的早期治疗的临床效果,本院儿科对60例患儿进行治疗,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把2009年1月~2010年11月本院进行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治疗的患儿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60例均为首次诊断治疗,断定病因为病理性黄疸,均行临床血象,肝功能,胆红素定量,胆红素定性,尿、血培养等进行确诊,并排除新生儿溶血性黄疸,新生儿败血症,新生儿肝炎综合征,新生儿胆汁淤积症等。其中,男婴35例,女婴25例,年龄5 d~31周,平均体重为(2 997±567) g。两组在性别、年龄、血清胆红素值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按照人民卫生出版社《儿科学》第六版中的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诊断标准[2]:①在新生儿出生24 h内黄疸就非常明显,胆红素>102 μmol/L;②黄疸程度重,遍及全身,为橘黄色,且在短时间内明显加深,足月儿血清胆红素大于221 μmoml/L;早产儿血清胆红素大于257 μmol/L;③黄疸减轻消退后又加重或重新出现;④黄疸持续时间,足月儿大于2周,早产儿大于4周,仍不见减轻甚至呈进行性加重;⑤大便颜色淡或呈白色,尿呈深黄色;⑥黄疸进展快,每天上升大于85 μmol/L,甚至出现发热,拒奶,精神不好,嗜睡,两眼呆滞等症状。

    1.3 方法

    观察组出生后4 h开始口服蒙脱石散,每次1.5 g,每日3次,用温开水15 ml调匀送服,连服7 d。服药期间或出院后出现较早黄疸者住院进行光疗和其他综合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疗法,如肝酶诱导剂,肾上腺皮质激素,静脉滴注清蛋白等。同时均对两组的原发病进行治疗。

    1.4 疗效判断标准

    根据临床症状减轻和血清胆红素下降程度来判断临床疗效。痊愈:治疗1个疗程即3 d内,黄疸症状完全消失,血清胆红素下降<102 μmol/L;显效:治疗2个疗程即6 d内,血清胆红素降至102 μmol/L以下,黄疸症状消退;好转:治疗2个疗程,血清胆红素较治疗第1天略有下降但未降至正常范围之内,黄疸症状减轻;无效:治疗2个疗程后,血清胆红素不降或反升,黄疸症状未见明显消退[3]。

    1.5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两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黄疸消退时间比较

    观察组黄疸消退时间为(4.12±0.92) d,住院天数为(7.12±0.12) d,无一例并发症。观察组黄疸消退时间为(5.81±0.81) d,住院天数为(8.32±0.61) d,无一例发生并发症。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新生儿黄疸发病率高,临床报道为20%~30%[4],其病因复杂,溶血性黄疸、感染性黄疸、阻塞性黄疸、母乳性黄疸都可能造成。发生机制包括胆红素形成过多,肝胆对胆红素摄取、结合、排泄障碍和肝内外胆管闭锁等。其中胆红素的肝肠循环增强是新生儿易出现黄疸的一个重要原因[5]。根据肠肝循环机制,笔者应用消化道病原清除剂蒙脱石散固定清除肠道未结合胆红素,减少小肠黏膜对未结合胆红素的吸收,对观察组患儿进行早期治疗。蒙脱石散的主要成分是双面体蒙脱石,是由双四面体氧化硅铝组成的纹状结构,其特殊层状结构具有相当大的表面积及非均匀性电荷分布,因此表现为对消化道内病毒、致病菌及其产生的毒素有强大的固定和清除作用。它也是一种消化道黏膜保护剂,对消化道黏膜有很强的覆盖和保护能力,并通过与黏液糖蛋白相互结合,从质和量两方面修复,提高黏膜屏障对攻击因子的防御功能,可防止胆红素在肠道内的重吸收,并可吸附胆红素类粪便排出体外,加速胆红素的排出,从而降低新生儿的胆红素水平。蒙脱石散与黏膜糖蛋白结合有修复、提高黏膜屏障对攻击因子的防御功能,不影响肠道营养物质的吸收,减少胆红素的重吸收,达到退黄的目的[6]。本文资料显示,蒙脱石散可作为早期干预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有效药物之一,它明显增强了降低血清胆红素的作用,有效预防核黄疸的发生,缩短治疗时间,减轻经济负担。

    [参考文献]

    [1]赵青萍.新生儿高间接胆红素血症病因及早期干预[J]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598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