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1年第5期 > 正文
编号:12007006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及氧化-抗氧化系统平衡的研究
http://www.100md.com 2011年2月15日
第1页

    参见附件(1411KB,2页)。

     [摘要] 目的:对中风清窍化痰方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10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为两组,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①中风清窍化痰方以“开窍熄风、化痰祛瘀”为治疗原则,在提高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SOD水平,降低血清MDA水平,恢复氧化-抗氧化系统平衡,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改善症状、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质量方面均优于单纯西药治疗(P<0.01或 P<0.05)。结论:运用“开窍熄风、化痰祛瘀”的治疗方法是恢复机体氧化-抗氧化系统平衡,降低自由基攻击,减轻神经功能损伤,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生存质量的一个重要途径。

    [关键词] 中风清窍化痰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氧化-抗氧化系统;SOD;MDA

    [中图分类号] R74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4721(2011)02(b)-096-02

    缺血性中风,西医称为脑梗死,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脑部血液供应障碍,或动脉血流灌注减少,或者突然血流完全中断停止供血,导致供氧、供血区的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局部脑组织发生不可逆性损害[1]。中药降压已成为目前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2008年6月~2010年6月,笔者采用“开窍熄风、化痰祛瘀”的方法,自拟中风清窍化痰方,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选病例均来自本院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将100例符合标准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其中,男26例,女24例;平均年龄(62.86±10.22)岁;伴发原发性高血压21例,糖尿病9例,冠心病7例,高脂血症13例。对照组50例,其中,男27例,女23例;平均年龄(63.18±9.25)岁;伴发原发性高血压22例,糖尿病8例,冠心病6例,高脂血症14例。两组患者在平均年龄、性别、伴发病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案

    对照组:参照2005年《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关于脑梗死的内科治疗方法,进行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和护理: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按脑梗死进行常规护理;营养支持治疗,维持营养、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给予奥扎格雷钠抗血小板聚集治疗;酌情给予脑保护治疗和降颅内压治疗;积极控制血压、血糖,预防治疗上消化道出血、肺部感染等并发症。

    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自拟中风清窍化痰方:牙皂10 g、胆南星10 g、白附子10 g、半夏12 g、天麻15 g、红花20 g、川牛膝30 g、远志25 g、郁金20 g、石菖蒲20 g、川贝15 g、水蛭10 g、川芎30 g、黄芪15 g、苏合香2 g(研末冲服)。每日1剂。

    两组均以15 d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

    1.3 疗效判定标准

    1.3.1 中医证候疗效评定参照《中药新药治疗中风病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主要依据中医证候积分值减少的百分比进行,并将中医证候疗效分为四级[2],具体分级如下:

    基本痊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症状积分减少≥95%。显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症状积分≥70%。有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好转,症状积分≥30%。无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均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症状积分减少不足30%。

    具体方法采用尼莫地平法:

    疗效百分数(%)=[(治疗前积分-治疗后记分)/治疗前积分]×100%。

    1.3.2 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采用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评分方法评测,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第30天各评定1次。

    1.3.3 日常生活能力(ADL)评价参照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生活质量指数(BI)评分表》,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第30天各评定1次。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所有数据均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等级资料检验采用组间比较的秩和检验等,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对比

    见表1。经检验,治疗后两组疗效分级差异显著,联合中药治疗组疗效优于单纯西药对照组(P<0.05)。

    3 讨论

    祖国医学认为:中风之病机,不外乎风、火、气、痰、虚、瘀六种,而风痰瘀阻乃是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的关键[3]。痰瘀既是脏腑功能失调、气血津液代谢失常的病理产物,故有“津凝为痰,血滞成瘀”之说,一旦形成,就成为新的致病因素,加重脏腑功能失调和气血津液运行障碍,导致痰瘀之间的反复循环再生。“津血同源”, 痰浊和瘀血一旦生成,必然会导致津血之间相互渗透化生之功受阻,形成痰瘀交织搏结之势,并随内动之虚风而至脑窍、肢体、经络各处,蒙蔽脑窍、阻滞肢体经络而发为脑卒中,故风痰瘀同治乃是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关键。临证当以“开窍熄风、化痰祛瘀”为急务,痰浊瘀血同治,开窍熄风并行。

    现代医学认为:氧化-抗氧化系统平衡破坏后的自由基损伤是脑梗死后神经功能损伤的主要机制[4]。正常生理情况下,人体的氧化-抗氧化系统系统,自由基的产生与清除之间基本保持着动态平衡。自由基对细胞膜的穿透性较强,不仅能够促使血管内皮细胞变性、坏死、水肿,还能造成血管周围的损伤,加重梗死灶水肿,破坏梗死区的供血重建,加重血管堵塞。所以,抗自由基损伤、提高SOD活性,恢复氧化-抗氧化系统的平衡在急性脑梗死的治疗中意义重大。

    中医学的风痰瘀阻致病与西医学的氧化-抗氧化系统平衡破坏后的自由基损伤颇有相像之处[5]。本研究以“风痰瘀阻”立论,联合服用“中风清窍化痰方”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在提高血清SOD水平,降低血清MDA水平,降低中医症状积分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提高生活质量指数评分方面,均优于单纯西药组(P<0.01或P<0.05),说明运用“开窍熄风、化痰祛瘀”的治疗方法是恢复机体氧化-抗氧化系统平衡,降低自由基攻击,减轻神经功能损伤,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生存质量的一个重要途径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411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