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0年第31期 > 正文
编号:12014537
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保守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0年11月5日
第1页

    参见附件(1207KB,2页)。

     [摘要] 目的:探讨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保守治疗异位妊娠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146例异位妊娠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口服米非司酮并且肌内注射甲氨蝶呤,对照组仅肌内注射甲氨蝶呤。结果: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4.0%和91.8%,两组在总有效率、血β-HCG降低值和包块直径缩小值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保守治疗异位妊娠疗效好,不良反应小,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 甲氨蝶呤;米非司酮;异位妊娠

    [中图分类号] R714.2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4721(2010)11(a)-061-02

    异位妊娠是指受精卵种植在子宫体腔以外部位的妊娠,是妇产科常见急腹症。近年来异位妊娠发病率明显增加,成为导致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1]。本院2009年1月~2010年6月共收治异位妊娠146例,通过应用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保守治疗异位妊娠,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标准

    药物保守治疗的患者应符合以下标准[2]:①生命体征正常,无急性腹腔内出血;②B超检查异位妊娠包块直径不超过4 cm,且宫腔内无妊娠迹象;③血β-HCG定量测定<5 000 U/L;④血尿常规检查及肝肾功能检查正常且无器质性疾病;⑤无米非司酮和甲氨蝶呤用药禁忌证。

    1.2 一般资料

    本院于2009年1月~2010年6月共收治符合药物保守治疗异位妊娠患者146例,年龄25~39岁。有停经史者124例,停经时间33~63 d,轻微腹痛患者92例。首次妊娠患者76例,有生育或流产史70例。B超检查异位妊娠包块≤3 cm 108例,3~4 cm 38例。将14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73例。两组患者在年龄、孕产次、停经时间、异位妊娠包块直径大小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3 治疗方法

    患者入院后卧床休息,禁止性生活,保持大便通畅。对照组:肌内注射甲氨蝶呤50 mg,1次/d,5 d为1个疗程。治疗组:空腹口服米非司酮50 mg,1次/d,持续5 d;同时第3天开始肌内注射甲氨蝶呤50 mg,1次/d。

    1.4 疗效判定

    146例患者入院后,用药期间严密观察腹痛、血压、脉搏、生命体征变化和阴道流血情况等,每周测血β-HCG,复查B超、肝肾功能及外周血象,观察是否有药物不良反应。治愈:临床症状得到缓解,腹痛、阴道流血消失,血β-HCG值下降不少于15%,B超提示盆腔内异位妊娠包块缩小大于30%;显效:用药2周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血β-HCG值下降明显,盆腔包块直径明显减小;无效:用药2周后血β-HCG持续不降甚至升高,异位妊娠包块增大说明保守治疗失败。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6.0软件包,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行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用药后治疗效果的比较

    146例患者分别经治疗后,对照组73例中,治愈36例(49.3%),显效18例(24.7%),无效19例(26.0%),总有效率为74.0%;治疗组73例中,治愈54例(74.0%),显效13例(17.8%),无效6例(8.2%),总有效率为91.8%。两组总有效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治疗组血β-HCG降低值和包块直径缩小值较对照组减少得更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不良反应的比较

    治疗组有12例(16.4%)不良反应,其中5例胃肠道反应,3例转氨酶轻度升高,2例口腔溃疡,1例骨髓抑制,1例白细胞下降;对照组23例(31.5%)不良反应,其中12例胃肠道反应,5例转氨酶轻度升高,3例口腔溃疡,2例骨髓抑制,1例白细胞下降。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任何阻碍受精卵正常进入宫腔的因素,均可使孕卵的正常运行受阻或输送延迟,不能按时到达宫腔,在输卵管内着床而造成异位妊娠[3]。异位妊娠是妇科较常见的急腹症,如不能恰当及时处理,会危及患者生命,异位妊娠早期诊断主要通过B超、腹腔镜等诊断技术[4]。保守治疗早期异位妊娠有利于保护患者的生育力,降低患者的手术率,减少出血、输血和盆腔感染的发生,受到患者的青睐。

    甲氨蝶呤是一种叶酸还原酶抑制剂,与细胞内二氢叶酸还原酶结合,干扰二氢叶酸转化为具有生物活性的四氢叶酸,导致嘌呤和嘧啶的合成被抑制,使DNA、RNA及蛋白质合成受阻,滋养细胞生长抑制,异位妊娠胚胎发育停止而导致胚胎死亡[5-6]。米非司酮是一种新型孕酮拮抗剂,与孕激素有相似的结构从而竞争孕激素受体,具有强烈的抗孕激素活性,使蜕膜、绒毛组织变性,使黄体生成素下降,黄体溶解,胚胎死亡[7]。采取两药联用,协同作用互相增强疗效,加速绒毛坏死[8],降低了甲氨蝶呤使用剂量,增强疗效,减少了化疗药物不良反应,取得满意效果。

    综上所述,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保守治疗异位妊娠疗效好,不良反应小,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李红.米非司酮并甲氨蝶呤治疗异位妊娠的疗效观察[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1,5(6):755.

    [2]乐杰.妇产科学[M]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207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