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0年第30期 > 正文
编号:12016975
丹红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55例临床疗效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10年10月25日 杨学林
第1页

    参见附件(715KB,1页)。

     [摘要]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收治的117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2例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55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14 d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比较各组患者心电图变化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能显著改善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缺血心电图情况(P<0.05);治疗组血脂降低、血液流变学指标下降均优于对照组。结论:丹红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未见任何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关键词] 丹红注射液;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观察

    [中图分类号] R541.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4721(2010)10(c)-034-01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一种冠心病的急性心脏事件,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初发心绞痛、恶化劳力性心绞痛、静息心绞痛伴心电图缺血改变和心肌梗死后早期心绞痛。由于其具有独特的病理生理机制及临床预后,如果不能恰当及时的治疗,患者可能发展为急性心肌梗死,严重危害患者的生命安全。临床上多西药治疗,但有时有一定副作用。本院采用丹红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取得一定的治疗效果,现将有关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17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均为本院心内科2008年1月~2010年5月收治的患者。其中,男性68例,女性49例;年龄46~78岁,平均65.32岁;病程2~20年,平均5.41年。临床诊断符合陆再英、钟南山主编的内科学教材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政司编定的《中国常见心脑血管疾病诊治指南》的诊断标准[1-2]。并除外其他严重的肝肾功能不全、3级高血压、有明显的心力衰竭症状等。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5例,对照组62例。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取卧床休息,吸氧,早期他汀类药物的使用[3]。对有烦躁不安、剧痛者给予对症治疗,治疗时可根据各患者的具体情况,而采取个性化止痛的方式。适当选择硝酸酯类药物、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等。同时选择抗凝及抗血小板聚集药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的运用[4]。治疗组在上述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30 ml+0.9%氯化钠溶液250 ml静脉滴注,1 次/d,14 d为1个疗程。

    1.3 疗效评定标准

    心绞痛疗效标准,显效:心绞痛发作次数及硝酸甘油消耗量减少80%以上;有效:心绞痛发作次数及硝酸甘油消耗量减少50%~80%;无效:心绞痛发作次数及硝酸甘油消耗量减少不到50%[3]。心电图疗效标准,显效:静息性心电图缺血性改变恢复正常;有效:心电图缺血性下降的ST段回升0.05 mV以上,但未达到正常水平,或主要导联的T波倒置变浅达50%以上,T波由平坦变为直立;无效:达不到上述指标者[3]。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处理,计数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见表1。

    治疗后治疗组的血脂TC、LDL-C、TG指标均显著下降,HDL-C升高回归到正常范围内,而对照组改善的状况稍差。血液流变学指标下降均优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丹红注射液由丹参、红花经过现代工艺提取而成。丹参具有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状动脉血流、改善微循环、降低血液黏滞度、减少血细胞聚集、加速血流等作用[5]。红花是重要的活血化瘀中药,有效成分为红花黄色素,有显著扩血管、抗凝、增加红细胞的变形能力及携氧能力、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及清除自由基、抑制细胞膜脂质过度氧化作用[6-7]。

    本研究显示,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为100.00%。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丹红注射液药性平稳,在治疗过程中未见任何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参考文献]

    [1]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82-284.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政司.中国常见心脑血管疾病诊治指南[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59-60.

    [3]曹峥.丹红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观察[J].医药论坛杂志,2010,31(6):94-95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715KB,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