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0年第18期 > 正文
编号:12028826
黄芪精口服液\更昔洛韦联合干扰素治疗病毒性角膜炎临床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0年6月25日
第1页

    参见附件(1272KB,2页)。

     [摘要] 目的:探讨应用黄芪精口服液、更昔洛韦和干扰素联合治疗病毒性角膜炎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07~2009年采用黄芪精口服液、更昔洛韦和干扰素治疗的61例病毒性角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以同期采用阿昔洛韦治疗的61例病毒性角膜炎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愈20例,显效24例,有效11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72.13%,远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47.5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93,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应用综合疗法治疗病毒性角膜炎具有疗效好、病程短、复发率低的优点。

    [关键词] 病毒性角膜炎;治疗;黄芪精口服液;更昔洛韦;阿昔洛韦;干扰素

    [中图分类号] R772.2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4721(2010)06(c)-057-02

    病毒性角膜炎是由疱疹病毒引起的角膜炎症性损害,临床以单纯疱疹引起的角膜炎多见,其次为带状疱疹病毒引起,此外临床还有报道因腺病毒感染引起的角膜炎。病毒性角膜炎具有病程较长、易复发等特点,临床治疗较为困难[1]。2007~2009年,本院尝试采用黄芪精口服液、更昔洛韦联合干扰素综合治疗病毒性角膜炎60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22例患者均为本院门诊收治的病毒性角膜炎患者,将12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1例。观察组男33例,女28例;年龄15~53岁,平均(42.1±5.7)岁;病程3~62 d;其中树枝状角膜炎25例,地图状角膜炎21例,盘状角膜炎15例。对照组男37例,女24例;年龄14~54岁,平均(39.8±6.7)岁;病程2~67 d;树枝状角膜炎31例,地图状角膜炎22例,盘状角膜炎8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及病变类型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观察组口服黄芪精口服液(白云山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每次10 ml,每日3次;0.1%更昔洛韦滴眼液(湖北科益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每天滴眼4~6次;干扰素注射液(北京三元基因工程有限公司)肌注,隔日1次。

    1.2.2 对照组使用阿昔洛韦片(北京曙光药业有限责任公司)0.2 g口服,每日5次,同时采用0.1%阿昔洛韦滴眼液(武汉五景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每天4~6次,每次2滴。以上患者并发色素膜炎者给予1%阿托品眼水散瞳,10 d为1个疗程,共1~2个疗程。

    治疗20 d后对比两组疗效。

    1.3 疗效标准

    痊愈:患者眼部刺激症状和结膜充血症状完全消退;角膜溃疡消失,后弹力层皱褶消失,角膜厚度恢复正常;角膜层沉着物消失或呈色素性;房水闪光阴性。显效:患者眼部刺激征、结膜充血等基本消失;溃疡修复良好,角膜厚度基本恢复正常水平;角膜后沉着物为色素性;房水闪光阴性或可疑阳性。好转:患者眼部刺激征和结膜充血减轻;角膜溃疡缩小或部分修复,浸润、水肿减轻;角膜后沉着物减少;房水闪光减弱。无效:患者症状和(或)体征无改善;病情不稳定或恶化。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1.0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组间对比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治愈20例,显效24例,有效11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72.13%,远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47.5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93,P<0.05),详见表1。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

    3 讨论

    病毒性角膜炎按发病部位可分为浅层性角膜炎和深层性角膜炎,浅层性角膜炎多由疱疹病毒直接感染角膜上皮细胞后,疱疹病毒迅速增殖,其产生的毒素和抗原性物质导致角膜细胞变性坏死脱落,形成上皮缺损而致病。深层性角膜炎主要因患者对病毒抗原的免疫反应而致病,研究证实此类免疫反应是以细胞免疫为主的迟发型超敏反应。疱疹病毒具有在人体三叉神经节建立永久潜伏的特点,机体正常免疫状态下,病毒无致病性,但是当人体免疫力降低时,潜伏的病毒活化后经轴浆运输达到角膜产生复发感染,此为病毒性角膜炎反复发作的根源。目前,临床尚无特效药物,病毒潜伏和病情复发是临床面临的主要困难之一,本院采用黄芪精口服液、更昔洛韦和干扰素联合治疗,取得免疫疗效。

    黄芪精口服液的主要成分为黄芪,本究表明黄芪对病毒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同时黄芪可改善患者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协调机体的自稳状态,通过提高机体的自我保护能力,达到治病的目的[2]。

    更昔洛韦是一种广谱抗病毒药,研究表明其对病毒性角膜炎的抑制作用比阿昔洛韦强60倍,是目前临床治疗病毒性角膜炎的首选药物之一。其主要作用机制:更昔洛韦进入疱疹病毒感染的细胞内后,迅速被病毒特异性胸腺嘧啶核苷激酶磷酸化,转化为单磷酸更昔洛韦,而后在细胞酶的作用下生成其活性体二磷酸更昔洛韦,二磷酸更昔洛韦竞争性抑制病毒DNA聚合酶,阻断病毒DNA的合成,终止DNA的延伸,达到治疗的目的[3]。

    干扰素注射剂中的主要有效成分是重组人干扰素α-2b。具有诱生性蛋白特性,具有广谱抗病毒活性。肌内注射后,干扰素可通过血液循环,而渗透至角膜病灶部位,产生抗病毒蛋白杀灭病毒。有研究表明,干扰素还可抑制病变细胞增殖,同时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和淋巴细胞对靶细胞的攻击活性,从而彻底清除病毒,达到治愈疾病、提高视力、改善角膜病灶的临床效果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272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