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0年第16期
编号:12029436
赵吉平教授针刺治疗颈椎病经验总结
http://www.100md.com 2010年6月5日 《中国当代医药》 2010年第16期
     [摘要] 颈椎病是针灸科常见病种之一,近年来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导师赵吉平教授对针灸治疗颈椎病有独到的理解,笔者跟随导师临证3年,获益匪浅。在文中,笔者从颈椎病的病因病机、针刺取穴及针刺手法等三方面详细介绍导师在针灸治疗颈椎病方面的体会,与大家共同分享专家的经验成果。

    [关键词] 专家经验;颈椎病;针刺

    [中图分类号] R24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4721(2010)06(a)-148-02

    颈椎病是针灸科常见疾病之一,近年来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而且发病年龄越来越年轻化,根据临床症状的不同,主要分为6型:颈型、神经根型、椎动脉型、脊髓型、交感神经型和混合型[1]。赵吉平教授系中国针灸学会常务理事、中国针灸学会临床分会副理事长、首批“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针灸临床工作,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和经验总结,对针刺治疗颈椎病逐渐形成一套独特的理论和方法。笔者跟随导师3年余,每每临证,受益匪浅,现将有关内容整理归纳如下:

    1 对病因病机的认识

    颈椎病的病因很多,如年老、生活或工作姿势不当、外伤以及感受风寒湿邪等,其中,临床最常见的病因为年老和姿势不当,其主要病理机制可以归纳为两个方面:前者多由颈椎退行性变引起的颈椎骨质增生、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等病理改变所致,后者多由生活或工作姿势不当导致颈部肌肉劳损,从而引起颈部肌肉生物力学改变,引发颈部肌肉酸痛僵直,日久进一步出现颈椎骨质退行性改变。赵吉平教授认为前者以中老年人多见,中医病位在“骨”,辨证以肝肾虚损,骨弱髓亏为主,患者还常常伴有腰膝酸软、健忘、失眠、耳鸣耳聋;后者以年轻人多见,尤其多见于需长期伏案工作、计算机操作等职业的工作人员,早期,中医病位在“筋”,属于经筋病范畴,日久,可累及于“骨”,辨证以气滞血瘀,经络不通为主,患者大多由于伏案时间过长,颈部肌肉过度劳损而诱发或加重本病,休息或适当活动后症状可得到缓解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682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