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0年第16期 > 正文
编号:12029453
产科健康教育路径对产妇分娩方式的影响
http://www.100md.com 2010年6月5日 聂晓霞
第1页

    参见附件(1438KB,2页)。

     [摘要] 目的:探讨产科教育路径对产妇分娩方式的影响。方法:应用自制产科教育路径表对观察组100例孕妇实

    施全程分期健康教育,对照组100例实施常规健康教育。结果:观察组的自然分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因社会因素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按产科教育路径对产妇实施全程分期健康教育能有效促进自然分娩,降低剖宫产率,提升母婴生活质量。

    [关键词] 教育路径;健康教育;分娩方式

    [中图分类号] R473.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4721(2010)06(a)-124-02

    近年来剖宫产率仍呈逐年上升趋势,给社会、家庭带来了一定的负担,同时剖宫产引起近期和远期的母婴并发症,影响母婴安全。以孕、产妇为中心,推崇自然分娩、降低剖宫产率、提高产科质量,是每个医院产科的重要任务。为此每个医院都相继推出了孕妇学校、导乐分娩等促进自然分娩的护理模式,本科于2007年开始采用自制的产科教育路径表对100例孕产妇实施全程分期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有效提高了自然分娩率,降低了剖宫产率,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在本院早孕建册接受过4次产后访视的孕、产妇200例,采取开放式随机分组方法分为两组,两组孕产妇在年龄、身高、体重、孕产次、文化程度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观察组采用自制产科教育路径表,从孕早期开始至分娩后6周分期系统地对孕、产妇进行健康教育干预。干预形式灵活多变,干预次数为每期1~3次。具体方法:①门诊孕妇学校开办产科教育路径学习班,由产科医生和助产士根据路径表内设计的内容[1-2],通过直观的分娩模型、电教资料采取讲授式、互动式、问题式等多种形式对孕妇分期多次培训,在培训过程中孕妇根据个人的要求和喜好选择“责任助产士”。②“责任助产士”应用现代办公设备对孕妇资料进行全面管理,根据孕妇具体情况,通过面对面交流、电话答疑等形式有针对性地给予围生期保健指导,心理咨询。临产至产褥期由责任护士一对一导乐分娩和产后访视。

    1.2.2 对照组对照组为接受常规孕妇学校产前教育(整个孕期不定期接受3次产前宣教)的孕、产妇。住院期间由当班护士和助产士进行宣教,临产后常规一对一“导乐”分娩。产后由工作人员访视。

    1.2.3 评价方法出院后统计分娩方式和剖宫产手术指征情况。

    1.2.4 统计方法资料采用SPSS10.0软件进行处理,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孕妇分娩方式的比较

    见表1。

    2.2 两组孕妇剖宫产指征比较

    见表2。

    3 讨论

    3.1 产科教育路径能有效缓解初产妇的心理压力,提高遵医行为

    分娩是妇女的一个自然、正常的生理过程,但随着国家计生政策的深入,有近90%的产妇为初产妇,而90.12%的初产妇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精神紧张,精神紧张又恰恰是中国剖宫产率持续升高的主要原因[3]。产科教育路径在每次新知识的讲授前都会对孕妇就先前知识的掌握情况作出评估,然后根据其掌握情况实施针对性宣教,宣教方式灵活多样,有直观模型、知识小册、电教宣传片等,孕妇易于接受和掌握。使之对因分娩知识贫乏而产生的心理压力得到有效缓解[4]。另外,本科将助产士的资料在孕早期就提供给她们,每个人根据自己的要求和喜好选择责任助产士,孕妇可以随时与责任助产士联系,或电话沟通,或面对面交流,使孕妇与责任助产士之间加强了联系,增进了了解,产生了信任,有利于分娩过程中的沟通和配合。

    3.2 产科教育路径有利于提高孕产妇健康教育质量,降低剖宫产率

    表1显示,实施不同方法的健康教育后两组对孕产过程知晓率均有显著提高,但实验组孕、产妇的剖产率明显降低(P<0.05),其中实验组明显降低了社会因素[5]导致的剖宫产。说明应用产科教育路径,根据孕产经过、孕产妇的知识层次、各时期特定的需求进行教育评估、实施及评价,使各个时期的教育相辅相成,有的放矢,保持了健康教育过程的连续性,较常规的灌输式、随机性的健康教育更易被患者所接受,使孕产妇从接受母婴保健扩展到疾病的预防,提高了母婴生活质量。

    3.3 转变产妇群体的健康观念

    对孕、产妇实施有效的健康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另一方面相关知识的提高并非必然强化人们的健康行为,要改变人们长久形成的观念和行为并不容易,因此,开展母婴保健,让孕、产妇这一人群的健康观念发生转变,建立健康的生活行为方式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需争取政府和主管部门、医疗机构政策和经费的支持,建立健康教育专业机构等。只有通过长期规范的健康教育,改善个体的健康知识、态度和行为,才能从群体的角度达到有效提高母婴生活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438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