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0年第12期 > 正文
编号:12035603
乳腺疾病的发病现状与分析(2)
http://www.100md.com 2010年4月25日 李焕云,王秀丽,曹 军,李 建
第1页

    参见附件(1868KB,3页)。

     2.1.2 性格因素 外向型共5 436人,患病人数2 772例,发病率为51%,中间型7 399例,患病人数4 127例,占56%,内向型2 265例,患病人数1 699例,占75%。

    2.1.3 学历和职业因素行政事业共计3 900名,患病人数2 886例,患病率为74%,农民共计11 200名,患病例数为5 712例,患病率为51%。

    2.1.4 产次和流产次数本次普查对象绝大多数为汉族人,故行政事业单位女职工产次为1次,农村妇女绝大部分都是2次或2次以上。A组有过1次流产史人数为1 100名,B组有过2次或以上流产史为1 067名,详见表3。

    2.1.5 初潮年龄 初潮年龄<14岁者有2 722名,患病数为1 896名,发病率为70%,初潮年龄≥14岁有12 378名,患病数为6 702名,发病率为54%.

    2.1.6 乳腺疾病的高危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 分析结果显示,乳腺疾病的发生与年龄、性格、职业、流产次数、初潮年龄有关。见表4。

    此表是模型匹配信息,从表中可以看出从初始模型到最终模型,卡方检验值减少了18.543,说明模型改善很明显。从检验概率P值0.02也可以看出,检验的效果很显著,说明建立的模型很拟合数据。再从表5中的自由度可以看出,乳腺疾病与年龄、性格、职业、产次和流产次数以及初潮年龄这5个因素均有一定的关系。

    从以上表格可以看出,乳腺疾病与年龄、性格、职业、产次和流产次数以及初潮年龄均有一定的关系。从此表中可以看出各个影响因素对模型的贡献率。其中产次和流产次数以及职业这两个因素对乳腺疾病的影响比较显著,P值分别是0.025和0.001(注:sig的值越小,影响越显著)。

    3 讨论

    3.1 年龄因素

    乳腺增生症与年龄关系密切,从以上统计数据结果上看,不管是干部还是农民,发病率最高组为31~40岁,其次为41~50岁,然后为8~30岁组,50岁以上发病率下降。青春期女性卵巢功能尚未完全发育成熟,雌激素水平相对较低;31~40岁女性生育功能旺盛,雌激素水平较高;41~50岁时由于卵巢功能逐渐衰弱,激素分泌不平衡,孕酮减少,雌激素水平相对较高进而对乳腺产生不良影响,促使乳腺增生;50岁以后雌激素水平明显下降[5],乳腺受激素的刺激减少,故乳腺增生病发病率下降。该病发病年龄多见于31~40岁,但有研究发现有年轻化的趋势[6]。

    3.2 性格因素

    从以上资料可以看出,性格内向者发病率明显高于性格外向者。性格内向者,易压抑、紧张、焦虑,情绪始终得不到放松,导致内分泌紊乱,故乳腺增生发病率高。有研究表明,不幸生活事件,性生活压抑、婚姻质量差,性格孤独、抑郁、易激怒、爱生闷气、情绪不稳定等不良心理与精神因素使乳腺增生相对危险性显著增高[8-12]。抑郁、暴躁、焦虑等不良心态可能作用于大脑边缘系统下丘脑,使体内神经免疫及内分泌发生紊乱,可使黄体激素水平降低,雌激素水平相对增高,致发生乳腺增生症[13]。

    3.3职业因素

    长期坐办公室工作的女性坐多动少,缺乏锻炼,接触阳光少,精神长期处于紧张的应激状态,容易导致情绪不稳定。这些精神因素与不良生活、工作方式加在一起,会对乳房造成进一步的伤害。大多职业女性由于工作关系,长时间紧箍着乳罩,难得给乳腺“松绑”,乳腺增生患病率高。文化程度越高,从事脑力劳动概率越大,大脑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导致内分泌紊乱,乳腺长期处于增殖不能复旧或复旧不全状态中,久而久之发生乳腺增生。教师和机关人员患病率最高,无业人员最低[7]。

    3.4 产次和流产次数因素

    乳腺增生症与孕产次数呈正相关,初婚、生育年龄早、多产次都是乳腺增生病的保护因素[8],但人工流产次数的增加却是不利因素[9]。在农村实行一胎上环,二胎结扎,大大减少了意外妊娠,流产次数相对较低,而干部女性绝大多数是一胎化,而且有相当一部分没有采取相对安全可靠的上环避孕措施,而采用其他避孕措施,大大增加了意外妊娠的可能。从以上资料可以看出,干部流产比例要远远高于农民,而干部的产次又低于农民,故乳腺疾病发病率高。还有些职业女性迫于工作压力过着单身生活,或者虽成家但未要孩子,这些都会增加患乳腺疾病的风险。对于没有采取有效避孕措施的女性,提倡尽量采取长期有效的避孕措施,减少意外妊娠,同时也减少乳腺疾病的发生。

    3.5 初潮年龄

    初潮年龄早、月经周期短、自然停经年龄晚、行经年限长都是乳腺增生病重要的危险因素[10]。初潮年龄反映了体内雌激素的变化,标志着乳腺组织暴露于雌激素的开始。月经初潮年龄越早,乳腺暴露于雌激素的时间越早,发生乳腺增生的几率越高。原发性无月经症患者用雌激素治疗,可见乳腺肥大,出现乳腺增生现象[11-14]。同样月经周期短,绝经晚,行经期长均延长了乳腺受雌激素刺激的时间。体内激素合成,代谢过程异常所致的月经期过长或过短,月经不规则及生殖系统疾患等均增加乳腺受损伤的机会而表现为患乳腺增生的危险性增高。

    综上所述,乳腺增生病与年龄、职业、性格、孕产次、初潮年龄均有一定关系,在31~40岁女性发病率最高,而性格内向、初潮年龄早、多次人工流产,产次少是乳腺疾病的危险因素。

    [参考文献]

    [1]楼丽华,沃兴德,陈英,等.乳腺纤维囊性病性激素周期节律的变化[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1996,12(4):215.

    [2]楼丽华,娄海波,赵虹,等.乳腺病研究新进展-乳腺增生病辨证分型与性激素相关性研究[M].上海: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2004:154-158.

    [3]Toth J,De Sombre ER,Greene GJ.Immunohistochemical analysisof estrogen and progesterone receptor inbenign breast disease[J].Zentralbl Pathol,1991,137(3):227.

    [4]王其平,王德昭,庄清萍.乳腺增生病[J].普外杂志,1991,6(2):88.

    [5]花晓红,张玉莲,周浙青,等.某区妇女乳腺增生症的流行病学调查及其影响因素[J].现代预防医学,2005,32(11):1475-1476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868KB,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