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0年第7期 > 正文
编号:12039571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120例临床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0年3月5日
第1页

    参见附件(1301KB,2页)。

     [摘要]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表现及诊断与治疗效果,以进一步提高对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儿科2008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的120例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资料、治疗及转归。结果: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发病有增加趋势。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喘憋,并伴有肺外症状。所有患者经阿奇霉素治疗后病情好转,治愈率高。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发病率在增高,临床表现除呼吸道症状外,并发症较多,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可提高治愈率。

    [关键词] 肺炎支原体;感染;临床表现;诊断;治疗

    [中图分类号] R725.6[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4-4721(2010)03(a)-159-02

    肺炎支原体不同于普通的细菌和病毒,它是能独立生活的最小微生物,肺炎支原体感染全年均可发病,以秋冬季节多见,多见于婴幼儿及青少年。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已成为小儿肺炎的重要病因,故临床上应予以重视。它由急性期患者的口、鼻分泌物经空气飞沫传播[1],引起呼吸道感染,可表现为咽炎、气管支气管炎、肺炎支原体肺炎。现对本院2008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的120例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院儿科2008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的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120例患儿,诊断符合《诸福棠实用儿科学》[2]中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诊断标准。其中,男79例,女41例,年龄6个月~13岁。其中<1岁18例(15.0%),1~3岁22例(18.3%),4~6岁45例(37.5%),7~13岁35例(29.2%);病程3~60 d;发病季节春季20例(16.7%),夏季28例(23.3%),秋季36例(30.0%),冬季36例(30.0%)。

    1.2肺炎支原体快检法

    用武汉菁华时间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肺炎支原体快检试剂盒,用咽拭子快速液体培养法,试剂颜色由红色变为清亮的黄色为阳性,红色和淡红色为阴性。120例患儿均做胸片、血常规、肝肾功能、心肌酶谱、肺炎支原体快检法等检查。

    2结果

    2.1呼吸系统症状

    发热100例(83.3%)多为中高热,热型为不规则热或弛张热,热程5~12 d;咳嗽114例(95.0%),大部分为干咳少痰;气促、喘憋40例(33.3%),以婴幼儿多见。

    2.2肺部体征及胸部X线表现

    有不同程度的肺部体征86例(71.7%),无肺部体征的34例(28.3%);胸部X线示肺纹理增多、增粗65例(54.1%),见斑点、斑片阴影26例(21.7%),有少量胸腔积液2例(1.7%)

    2.3其他系统的表现

    循环系统35例(29.2%),主要表现为心动过速、心肌酶增高;消化系统41例(34.2%),主要表现为呕吐、腹泻、腹痛及血清转氨酶增高;神经系统5例(4.2%),主要表现为头痛、嗜睡及抽搐;泌尿系统3例(2.5%),主要表现为一过性蛋白尿和血尿;血液系统40例(33.3%),主要表现为贫血,粒细胞减少;皮肤损害10例(8.3%),主要表现为斑丘疹,荨麻疹等。

    2.4实验室检查

    咽拭子肺炎支原体检测阳性98例,弱阳性22例。血红蛋白<90 g/L 4例(3.3%),90~120 g/ L 42例(35.0%),>120 g/L 74例(61.2%)。白细胞<4×109/L 33例(27.5%),(4~10)×109/L 62例(51.7%),>10×109/L 25例(20.8%)。中性粒细胞,<0.6为43例(35.8%),0.6~0.7为56例(46.7%),≤0.8为22例(18.3%)。

    2.5治疗与转归

    120例患儿均应用抗生素及对症、支持治疗。确诊支原体感染后给予阿奇霉素静脉给药治疗。阿奇霉素10 mg/(kg·d)静滴,3~5 d症状改善后,改阿奇霉素10 mg/(kg·d)口服3 d,停用4 d,为1个疗程。总疗程2~4周。患儿热退,咳嗽减轻,肺部啰音消失,肺外症状给予相应的治疗,随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治愈而消失,预后良好。

    3讨论

    肺炎支原体是小儿呼吸道感染中较常见的病原体。它是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一种微生物,含DNA和RNA,无细胞壁,主要经呼吸道飞沫传播。肺炎支原体进入呼吸道后,通过其表面的P1蛋白黏附于呼吸道上皮细胞,分泌过氧化氢等有害物质,破坏黏膜上皮细胞;肺炎支原体抗原与人体的脑、心、肝、肾、皮肤、肌肉等存在共同抗原,从而使机体产生自身抗体,形成免疫复合物,引起免疫损伤;肺炎支原体感染后致多种细胞因子如白细胞介素-2(IL-2)、肿瘤坏死因子(TNF)、NO等分泌异常,引起免疫紊乱,多系统器官受损[3]。临床表现为发热、刺激性干咳等,婴幼儿多有喘息,肺外表现为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泌尿系统、皮肤等的病变。有3%~10%可发展为支原体肺炎。治疗肺炎支原体感染应选择有影响病原微生物蛋白质合成的抗生素[4]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301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