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2011
编号:13485727
分析绝经前子宫内膜癌病理、免疫组化特征(2)
http://www.100md.com 2020年4月15日 《中国实用医药》 202011
     3 讨论

    子宫内膜癌的发病高峰年龄为50~65岁, 根据发病机制和生物学行为分为雌激素依赖与非雌激素依赖两种类型。研究发现雌激素可诱发子宫内膜癌, 而孕激素则是其保护因素。采取替代雌激素疗法治疗患者的子宫内膜癌发病率可提高2~12倍, 使用他莫昔芬治疗的乳腺癌患者可提高7.0~7.5倍。本次研究105例患者中, 绝经前45例, 绝经后60例, 可见绝经前子宫内膜癌患者占较大比例, 且研究发现, 肥胖、合并多囊卵巢是绝经前子宫内膜癌的高危因素。尽管子宫内膜癌的主要发病人群为绝经后妇女, 但随着生活质量提高, 生活方式改变, 年轻女性的发病率明显升高。因此对于月经不规律、阴道不规则出血, 尤其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的女性应高度警惕, 而围绝经期女性子宫内膜变化失去正常的周期性, 常表现月经紊乱而诊断为排卵障碍性子宫出血, 导致子宫内膜癌漏诊, 对病变的认识、重视是子宫内膜癌早期诊断的必须条件 ......
上一页1 2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3615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