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9年第24期
编号:13412588
抗炎治疗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出气一氧化氮增高患者中的作用(1)
http://www.100md.com 2019年8月25日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第24期
     【摘要】 目的 探讨抗炎治疗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增高患者中的作用。方法 5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出气一氧化氮增高患者, 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 各25例;另选取25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非呼出气一氧化氮增高患者作为干预组。实验组和干预组患者均给予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联合常规治疗,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pred)、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FEV1/FVC)。结果 治疗前, 实验组患者FEV1%pred、FEV1/FVC分别为(56.42±9.67)、(55.31±6.25)%, 干预组患者FEV1%pred、FEV1/FVC分别为(54.43±11.20)、(58.82±7.28)%, 对照组患者FEV1%pred、FEV1/FVC分别为(56.88±7.69)、(54.44±8.65)%, 三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实验组患者FEV1%pred、FEV1/FVC分别为(69.43±8.39)、(68.49±7.30)%, 干预组患者FEV1%pred、FEV1/FVC分别为(61.26±10.88)、(59.99±12.11)%, 对照组患者FEV1%pred、FEV1/FVC分别为(59.47±7.25)、(60.13±10.28)%;实验组患者FEV1%pred、FEV1/FVC均明显高于干预组、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与对照组FEV1%pred、FEV1/FVC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抗炎治疗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出气一氧化氮增高患者中的作用明显, 可改善患者的肺功能, 对于缓解患者的病情具有一定临床意义。

    【关键词】 抗炎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出气一氧化氮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24.047

    目前认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是由于环境和遗传因素共同作用造成, 主要包括慢性炎症反应、蛋白酶-抗蛋白酶失衡、氧化-抗氧化失衡、气道重塑、遗传等方面, 其中炎症机制认为是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或CD8+T淋巴细胞释放炎症因子, 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在2017年的《慢阻肺诊断、治疗与预防全球倡议(GOLD)》中指出嗜酸性粒细胞(EOS)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急性加重期的生物学标记物[1]。在气道炎症检测中, 支气管镜是传统检测方法, 但在检测中存在有创操作。而呼出气一氧化氮(fractional exhaled nitric oxide, FeNO)是一种评估气道炎症的非侵入性检测技术, 测定方法简单, 适用于大部分人群。本次旨在研究使用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出气一氧化氮增高患者中的临床疗效,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本院就诊的5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出气一氧化氮增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呼出气一氧化氮>23.5 ppb, 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 各25例;另选取同期25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非呼出气一氧化氮增高患者作为干预组, 呼出气一氧化氮<23.5 bbp。

    1. 2 纳入标准 ①患者均符合2017年《慢阻肺诊断、治疗与预防全球倡议(GOLD)》诊断标准, 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后, FEV1/FVC%<70%, 无其他疾病引起的气流受限;②患者年龄50~70岁;③近1个月未使用激素类药物;④患者依从性良好, 能够按时完成呼出气一氧化氮、肺功能的检查及随访;⑤患者心功能正常。

    1. 3 方法 实验组和干预组均给予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联合常规治疗, 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1吸/次, 2次/d;常规抗感染、解痉、平喘、化痰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 包括抗感染、解痉、平喘、化痰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5 d对所有患者进行呼出气一氧化氮和肺功能的检测。呼出气一氧化氮测定方法:使用呼出气一氧化氮测定仪(无锡尚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按照美国胸科学会(ATS)/欧洲呼吸学会(ERS)推荐的指南进行操作[2]。肺功能测定:使用肺功能仪(美国康尔福盛公司)完成测定, 按照ATS/ERS工作组推荐的肺功能测试标准化(2005年)中制定的标准执行, 测定患者FEV1、用力肺活量, 每个指标最少实施2次检测, 以缩减误差。

    1. 4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前后FEV1%pred、FEV1/FVC。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三组患者治疗前FEV1%pred、FEV1 /FVC比较 治疗前, 三组患者FEV1%pred、FEV1/FVC, 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三组患者治疗后FEV1%pred、FEV1/FVC比较 治疗

    后, 实验组患者FEV1%pred、FEV1/FVC均明显高于干预组、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与对照组FEV1%pred、FEV1/FVC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会随着病情的逐渐进展, 导致患者丧失劳动力, 生活质量严重下降, 最终会导致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以及呼吸衰竭, 然而该疾病不仅会对肺组织造成严重危害, 还会引起全身心的不良反应,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同时会伴心血管疾病, 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抑郁等相关疾病[3]。, 百拇医药(欧庆东 张强)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