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6年第24期
编号:12954440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介入治疗中替罗非班的应用及意义探究
http://www.100md.com 2016年8月25日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第24期
     【摘要】 目的 研究急性冠状动脉(冠脉)综合征患者介入治疗中替罗非班的应用及意义。方法 10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 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 每组50例。a组行介入治疗;b组行介入治疗中应用替罗非班治疗。对两组患者术后肌酸激酶(CK)峰值、左心射血分数、住院时间和出血事件、死亡率、不良心脏事件、植入临时起搏器例数进行比较。结果 b组患者CK峰值、左心射血分数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住院时间(8.84±1.85)d短于a组(11.14±1.91)d,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不良心脏事件、植入临时起搏器例数低于a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介入治疗中替罗非班的应用及意义显著, 可降低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 对改善患者预后和缩短住院时间有利。

    【关键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介入治疗;替罗非班;应用意义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24.111

    急性冠脉综合征为常见心血管疾病, 包括ST段抬高型和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 死亡率高, 预后差, 为成年心脏性猝死主要原因[1, 2]。本研究探讨了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介入治疗中替罗非班的应用及意义,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3年8月~2015年11月收治10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 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b组和a组, 每组50例。a组患者中男34例, 女16例。年龄最小33岁, 最大75岁, 平均年龄(60.53±2.36)岁。合并高血脂20例, 糖尿病18例, 高血压25例。ST段抬高19例, 非ST段抬高31例。b组患者中男36例, 女14例。年龄最小34岁, 最大77岁, 平均年龄(60.24±2.38)岁。合并高血脂22例, 糖尿病16例, 高血压24例。ST段抬高18例, 非ST段抬高32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合并疾病、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所有患者顿服300 mg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 冠脉造影给予2000 U肝素静脉注射。a组介入术前常规给予100 U/kg肝素, 手术每延长1 h则追加2000 U肝素, 术后给予100 mg阿司匹林和75 mg氯吡格雷, 并皮下注射0.4~0.6 ml低分子肝素4~6 h, 2次/d, 治疗5~7 d, 结合临床情况合理选用硝酸酯类、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类药物。b组在a组基础上于术前10~30 min静脉注射10 μg/kg替罗非班, 3 min内注射完毕, 后以0.15 μg/(kg·min)速度维持静脉滴注36 h。年龄70岁以上者首次剂量减半, 术中均给予50 U/kg肝素, 手术每延长1 h则追加2000 U肝素, 维持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为正常的1.5~2.0倍[3]。

    1. 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术后CK峰值、左心射血分数、住院时间和出血事件、死亡情况、不良心脏事件、植入临时起搏器例数。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 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术后CK峰值、左心射血分数、住院时间比较 b组患者CK峰值、左心射血分数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住院时间(8.84±1.85)d短于a组(11.14±1.91)d,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患者不良预后比较 b组出血事件、死亡率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不良心脏事件、植入临时起搏器例数低于a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救治是抢救的关键[4]。介入治疗是有效的治疗方式, 可重建冠脉血运, 但急诊介入治疗可导致冠脉血栓负荷大, 可继发远端微循环栓塞, 而替罗非班可将血小板聚集通路阻断, 抑制血栓形成, 将其用于介入术中有利于减少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5, 6], 其作用机制在于对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的抑制, 有效抑制血小板聚集, 减轻病变处血栓符合, 还可抑制炎症因子和缩血管物质的释放, 改善微循环状态, 在介入术中可改善药物洗脱支架所致内皮细胞功能紊乱状态, 可改善介入术后梗死血管的血流情况。

    综上所述,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介入治疗中替罗非班的应用及意义显著, 可降低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 对改善患者预后和缩短住院时间有利。

    参考文献

    [1]张玉霄, 卢才义, 周圣华, 等. 国产替罗非班对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介入治疗患者近远期预后的影响.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2011, 23(12):727-730.

    [2]张优, 高传玉, 刘洪智, 等. 早期应用替罗非班对行介入治疗的中高危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小板聚集率和临床结果的影响. 中国急救医学, 2010, 30(1):69-72.

    [3]周恒, 毛晓波, 周心涛, 等. 早期使用替罗非班对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冠脉介入术后C反应蛋白及心肌标志物的影响.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2, 41(2):202-204, 213.

    [4]张玉霄, 卢才义, 薛桥, 等. 国产替罗非班对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介入治疗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11, 10(4):329-332.

    [5]王新宙, 贾永平.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经皮冠脉介入应用盐酸替罗非班的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1, 9(1):17-18.

    [6]张军, 蒋健刚. 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对急性冠脉综合征介入治疗中无复流的影响. 安徽医学, 2012, 33(2):155-158.

    [收稿日期:2016-03-23], 百拇医药(吕树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