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5年第22期 > 正文
编号:12590116
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内镜清洗消毒中的应用
http://www.100md.com 2015年8月5日 中国实用医药2015年第22期
     【摘要】 目的 探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 FMEA)在内镜清洗消毒中应用效果。方法 运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 分析内镜消毒不合格的可能影响因素, 找到潜在失效模式, 制定改进措施, 进行前瞻性的干预。结果 实施FMEA管理后, 内镜清洗消毒流程更规范, 实施后内镜消毒合格率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 应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可提高内镜清洗消毒的质量,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内镜;清洗;消毒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5.22.206

    FMEA是一种系统性、前瞻性的分析工具, 用来确定潜在风险和安全隐患, 是预防问题发生的一种实用风险管理工具[1]。内镜检查是一种微创的侵入性检查, 由于内镜材质特殊、精密度高、管道细长、结构复杂, 给清洗消毒操作带来了较大的难度[2]。2014年1月以来本院内镜室将FMEA前瞻性分析思路及风险管理的理念应用于内镜洗消流程中, 旨在提高内镜的洗消质量,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收集FMEA实施前(2012~2013年)本院内镜室清洗消毒后经质量检测包括电子胃镜、气管镜共60件的生物监测结果。与实施FMEA后(2014年)内镜清洗消毒后并质量检测包括电子胃镜、气管镜共60件的生物监测结果。

    1. 2 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方法

    1. 2. 1 组建团队 于2014年1月组建FMEA团队, 由院护理部质控组、院感科专职人员、内镜操作人员共同组成, 团队人员具有较强风险管理意识和临床护理质量管理经验。

    1. 2. 2 列出实施前内镜清洗消毒处理流程 包括从内镜检查后床侧预清洗、手工清洗、机洗消毒、干燥保存所有流程及影响洗消的环境、人员、设备、生物监测采样流程以及水质、酶液、消毒液、毛刷等。按内镜清洗规范及质量标准, 全面评估操作人员的实际执行情况。

    1. 2. 3 查找失效模式, 分析可能影响原因 根据《内镜清洗规范》2004年版及《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新)》培训课件, 结合科室制订的内镜清洗消毒流程及质量标准, FMEA小组讨论分析相关操作者执行现状, 利用“头脑风暴法”对可能引起内镜洗消失效的因素进行分析, 从中找出潜在的失效模式。

    1. 2. 4 制定改进方案 根据失效模式找出的原因, 结合医院及科室各方面的实际情况, 制定出有效的改进方案, 对现有的内镜清洗消毒流程进行改进, 包括人员操作培训、流程标准制定等。

    1. 2. 5 评价方式 根据内镜专科感染管理检查评分标准, 应用改进方案改善行动, 实施改进流程后每月月底生物采样内镜(包括表面及镜腔)。回顾性追踪实施前连续2年的内镜采样结果与实施后1年的采样结果作比较, 均采用相同的采样检测方法, 评价标准为规范规定的消毒后内镜合格标准为细菌总数<20 cfu/件, 不能检出致病菌。

    1. 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内镜清洗消毒失效模式分析及改进方案。见表1。

    2. 2 实施FMEA流程前后内镜消毒合格率比较 实施FMEA管理后, 内镜清洗消毒流程更规范, 实施后内镜消毒合格率高于实施前(P<0.05)。见表2。

    3 小结

    3. 1 运用FMEA管理, 有利于提高内镜洗消质量 失效模式及效应分析强调的是事前预防, 而非事后纠正, 在第一道防线上堵住缺陷的源头[3]。彻底清洗内镜是保证消毒质量的前提, 由于内镜结构复杂、管腔细长、管腔内附着物很难彻底清洗。运用FMEA管理, 通过查找内镜清洗中的失效模式, 改进清洗流程, 使内镜清洗流程更接近标准化, 清洗质量提高后消毒质量也得到持续提高。从表2可以看出, 流程改进后内镜消毒合格率得到了提高, 有效地降低了由于清洗不彻底影响消毒质量的风险, 与相关研究结果一致[4]。

    3. 2 运用FMEA管理, 有利于控制院内感染的发生 内镜检查是一种侵入性操作, 使用时直接与人体皮肤黏膜接触或侵入无菌组织, 有潜在发生医院感染性疾病的可能[5]。只有加强医院感染管理与监测, 认真落实质量控制措施, 才能有效控制医院感染因素的侵袭和影响。运用FMEA管理后, 本院内镜的清洗消毒质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但仍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如何进一步优化FMEA模式, 寻找到更好的前瞻性方法, 持续提高内镜洗消质量, 更有效地降低内镜相关的院内感染风险, 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张琼, 张际.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我国医院质量管理中的应用.重庆医学, 2014, 43(27):3665-3671.

    [2]张荣欣.内镜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对策.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3, 23(8):1974.

    [3]周宇燕, 高杰.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口腔器械清洗中的应用.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4, 11(11):68-70.

    [4]曹登秀.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内镜附件清洗质量管理中的应用.中国消毒学杂志, 2013, 30 (12):1204-1206.

    [5]戴玉婷, 管媛, 张磊.内镜中心医院感染规范化管理与监测.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2013, 11(4):63-65.

    [收稿日期:2015-03-26] (李冬红 李丽 邱少宏 刘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