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5年第13期
编号:12605754
38例恶性黑色素瘤临床及病理分析(1)
http://www.100md.com 2015年5月5日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第13期
38例恶性黑色素瘤临床及病理分析,免疫组化,病理组织学特点
     【摘要】 目的 探讨恶性黑色素瘤(MM)的临床及病理特征, 提高其早期的诊断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38例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病理特征。结果 38例患者均为中老年人, 肿瘤发生于全身多处部位, 以四肢皮肤多见;免疫组化结果及阳性率显示:vimentin、Melan-A、S-100、HMB45阳性率分别为100.0%(28/28)、95.0%(19/20)、89.5%(17/19)、85.0%(17/20), AE1/AE3全部为阴性, ki-67全部为阳性。结论 恶性黑色素瘤是一种少见的高度恶性肿瘤, 发病较隐匿, 发病部位较广泛, 病理组织结构复杂多样, 极易误诊;免疫组化抗体中HMB45、Melan-A、S-100具有重要诊断意义, vimentin、AE1/AE3、LCA、ki-67具有重要鉴别诊断价值。

    【关键词】 恶性黑色素瘤;临床;免疫组化;病理组织学特点

    恶性黑色素瘤(malignant melanoma, MM)简称恶黑, 是一种起源于神经嵴黑色素细胞、少见的高度恶性肿瘤, 常见皮肤恶性黑色素瘤, 约占75%, 主要分布于皮肤, 最常见于四肢、外阴、肛周 ......
1 2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482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