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3年第31期
编号:12678672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眼内炎临床特点探析
http://www.100md.com 2013年11月5日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第31期
     【摘要】 目的 探析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眼内炎临床特点。方法 选取65000例(86450只眼)白内障患者, 所有患者均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结果 经治疗后2只眼眼球摘除, 3只眼眼球萎缩, 5只眼产生光感(light perception), 7只眼视力达到0.2以上。结论 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出现眼内炎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晶状体后囊膜部位出现破裂, 表皮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epidermidis)为主要致病菌。加强手术治疗过程中的操作规范, 能够有效降低眼内炎的发生率。

    【关键词】 眼内炎;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临床特点

    白内障[1]作为最具社会性的眼科多发病、常见病, 长期以来一直威胁着人类的视力健康, 受到广泛的社会关注。眼内炎(endophthalmitis)又称玻璃体炎症[2], 临床上一般指由细菌、真菌或寄生虫引起的感染性眼内炎(infectious endophthalmitis)。现就收集的2000年8月~2012年8月在全国麦格眼科医院就诊的65000例(86450只眼)白内障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
------
    李华 河南省息县人民医院眼科;

    【摘要】目的探析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眼内炎临床特点。方法选取65000例(86450只眼)白内障患者,所有患者均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结果经治疗后2只眼眼球摘除,3只眼眼球萎缩,5只眼产生光感(light perception),7只眼视力达到0.2以上。结论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出现眼内炎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晶状体后囊膜部位出现破裂,表皮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epidermidis)为主要致病菌。加强手术治疗过程中的操作规范,能够有效降低眼内炎的发生率。

    【关键词】 眼内炎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 临床特点

    【分类号】R779.66

    白内障[1]作为最具社会性的眼科多发病、常见病,长期以来一直威胁着人类的视力健康,受到广泛的社会关注。眼内炎(endophthalmitis)又称玻璃体炎症[2],临床上一般指由细菌、真菌或寄生虫引起的感染性眼内炎(infectiousendophthalmitis)。现就收集的2000年8月~2012年8月在全国麦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003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