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3年第13期
编号:12689768
86例产后奶胀护理体会
http://www.100md.com 2013年5月5日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第13期
     【摘要】 目的 提高母乳喂养率。方法 通过对我院2012年8月至10月1033例产妇中,产后发生奶胀的原因分析和采取的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以提高母乳喂养质量。结果 通过调查分析发现1033例产妇中发生奶胀86例,其发生的主要原因是产后由于各种原因未进行有效的吸吮和排空乳房,导致乳腺管不通、乳汁淤积发生奶胀。结论 通过分析奶胀发生的原因,积极预防、及时发现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提高母乳喂养率。

    【关键词】 产后;奶胀;原因;护理对策

    1 临床资料

    本院2012年8~10月在我院住院分娩产妇1033例,年龄20~42岁,孕周均在36周以上,新生儿体重2200 g以上,Apgar氏评分≥7分。其中发生不同程度奶胀86例,占分娩总数的83%,剖宫产71例,占奶胀总数的83%,顺产15例,占奶胀总数的17%。

    2 奶胀的原因分析
, 百拇医药
    2.1 产妇自身原因 当今社会产妇独生子女较多,自理能力相对不足,依赖性较强,由于产后切口疼痛、输液、体位、导管、疲劳、手术麻醉等原因,部分产妇不愿进行母乳喂哺,家属出于对产妇的照顾而采取人工喂养;乳头平坦、凹陷,新生儿不能有效含接、吸吮;产后早期乳汁少,产妇及家属存在不良认识,未予以早期吸吮,或用奶瓶喂哺奶粉,使新生儿对乳头造成错觉;部分产妇喂哺姿势不正确造成乳头疼痛、皲裂而害怕喂哺,甚至有的产妇为了保持形体而拒绝母乳喂哺。

    2.2 婴儿原因 新生儿睡眠时间较长,相对来说乳头吸吮次数减少;早期乳汁少,家属担心母乳不能满意新生儿需求而急于喂糖水、奶粉,从而减少母乳喂养的次数,由于人工喂养新生儿拒绝母乳;遇到平坦、凹陷乳头的情况,新生儿更不愿吸吮奶头;部分新生儿由于疾病原因与产妇分离。

    2.3 医学原因 产妇应用某些药物暂停母乳喂养,暂停期间未采取有效的挤奶措施。

    3 护理对策
, 百拇医药
    3.1 评估

    3.1.1 母乳喂养知识掌握程度 讲解母乳喂养的优点、姿势和技巧,指导产妇产后30 min开奶:新生儿出生后20~30 min,其吸吮反射最强,能够在此期间充分有效地早接触、早吸吮,可巩固吸吮反射刺激乳头神经末梢引起催乳素的释放,使乳汁提前分泌,提高泌乳量,早期、经常有效地吸吮也可促进乳腺管畅通,避免乳汁淤积、乳腺管堵塞而发生奶胀。

    3.1.2 乳房 对乳头平坦、凹陷孕期未得到纠正者可采取以下方法予以纠正:每次喂哺让新生儿先吸吮平坦、凹陷侧乳房,如吸吮、含接困难,可用乳头罩罩在乳房上协助喂哺;用两支20 ml注射器,一支去掉活塞与另一支注射器以10 cm长的一次性吸痰管相连,将空筒注射器倒置贴紧凹陷或平坦的乳头根部皮肤,缓慢抽吸,利用负压将乳头吸出(注意抽吸负压不可过大,以产妇不觉疼痛为宜),吸出乳头立即让新生儿含接进行母乳喂养,如仍不能含接可重复数次,每次持续5 min以上(保持越久乳头越不宜回缩),结束时先分离连接管再取下罩在乳头上的注射器;也可配合乳头伸展练习法[1]:将两大拇指平行放在乳头两侧,慢慢由乳头向两侧拉开,牵拉乳晕皮肤及皮下组织,使乳头向外突出,然后将两大拇指分别放在乳头上下侧,由乳头向上下纵形拉开,以上步骤重复数次,使乳头突出,再用食指和拇指捏住乳头轻轻向外牵拉数次。
, http://www.100md.com
    3.2 健康教育

    3.2.1 使用目标健康教育[2]对产妇及家属进行母乳喂养知识的宣教和指导,分析造成乳头疼痛、乳房肿胀、乳头错觉的原因,同时示范母奶喂养的技巧,如婴儿正确的含接姿势,正确的挤奶手法等。剖宫产术后的产妇在切口愈合前最好采用环抱式喂奶法:即产妇取坐位或半坐位,身体一侧放枕头垫到适宜高度,同侧手抱住婴儿,婴儿下肢朝产妇身后,臀部放垫高处,胸部紧贴母亲胸部[3]。经常与产妇及家属沟通,树立战胜疼痛、建立母乳喂养的信心。

    3.2.2 对乳汁少的产妇,除多吸吮外,如果确实不能满足新生儿所需,可辅以人工喂养,但在每次人工喂养前,应先让新生儿吸吮双侧乳房,这样既可以促进乳汁分泌,也可使乳腺管通畅,避免乳汁分泌后乳胀的发生率,同时避免使用奶瓶,可暂用小勺喂哺,以避免新生儿产生乳头错觉,而导致以后母乳喂养失败,并指导产妇多进食鱼汤、排骨汤、猪蹄汤等,如产妇35 d奶汁仍分泌少甚至无乳,可遵医嘱行中药催乳。
, 百拇医药
    3.2.3 新生儿睡眠时间较长时,应指导产妇及家属刺激弄醒新生儿进行有效的母乳喂养,这样既可满足新生儿所需也可促进母乳喂养成功。

    3.2.4 对母婴分离的产妇,应指导其掌握正确的挤奶、收集、贮存乳汁的方法,保持泌乳通畅。产妇因疾病或其他原因不能进行母乳喂养者,应指导产妇早做退奶打算,并遵医嘱应用退奶药,同时嘱产妇不排空乳房,可用生麦芽煎水服3~5 d配合退奶,避免产后奶胀的发生。对已发生奶胀的,可应用热敷、按摩、吸奶器抽吸法及产后康复治疗仪等方法治疗,而康复治疗仪治疗加散结通乳方口服加传统方法综合处理产后乳房肿胀效果较好[4]。

    4 小结

    通过对产后发生奶胀原因的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尽量避免、尽早发现,及时处理,从而减少奶胀的发生率,提高母乳喂养率。

    参 考 文 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妇幼卫生司.母乳喂养培训教材.北京:新闻出版局,1992:3242.

    [2] 李纯娟. 产后阶段式目标健康教育的方法和体会.中外健康文摘,2011,8(12).

    [3] 李泽辉.社区护理干预对母乳喂养影响的调查.护理研究,2007,21 11B:29342936.

    [4] 罗琳雪,韦桂源,陈丽芳,等. 综合治疗产后乳房肿胀的效果观察.护理研究,2009,23(32)., 百拇医药
------
    房爱梅 江苏省泗洪县分金亭医院妇产科;

    【摘要】目的提高母乳喂养率。方法通过对我院2012年8月至10月1033例产妇中,产后发生奶胀的原因分析和采取的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以提高母乳喂养质量。结果通过调查分析发现1033例产妇中发生奶胀86例,其发生的主要原因是产后由于各种原因未进行有效的吸吮和排空乳房,导致乳腺管不通、乳汁淤积发生奶胀。结论通过分析奶胀发生的原因,积极预防、及时发现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提高母乳喂养率。

    【关键词】 产后 奶胀 原因 护理对策

    【分类号】R473.71

    为了更好地执行母奶喂养,充分发挥母奶喂养的好处,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对我院2012年1033例产妇中发生奶胀的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现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院2012年8~10月在我院住院分娩产妇1033例,年龄20~42岁,孕周均在36周以上,新生儿体重2200 g以上,Apga(房爱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