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2年第35期 > 正文
编号:12336174
胸腔镜胸腺切除术治疗重症肌无力的疗效
http://www.100md.com 2012年12月15日 王虎
第1页

    参见附件。

     

    

    【摘要】 目的 探究胸腔镜下进行胸腺切除术在治疗重症肌无力上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实行胸腔镜胸腺切除术的20例重症肌无力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全组有9例患者的症状完全稳定(450%),6例患者的症状得到部分缓解(300%),1例稳定(50%),本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00%。结论 胸腔镜下胸腺切除术在治疗重症肌无力上具有创伤小、疼痛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关键词】 胸腔镜;胸腺;重症肌无力;治疗

    

    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自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20例重症肌无力患者,其中男12例,女8例,患者年龄19~48岁,平均年龄(335±95)岁;患者因上眼睑下垂儿入院;患者入院诊断为重症肌无力伴胸腺增生,经CT检查显示有12例为胸腺增生、7例为胸腺瘤,大小分别为10×15 mm、10×10 mm。所有患者在手术前均先行溴吡斯的明治疗,每日剂量为360 mg,经过胸腔镜下完整性切除胸腺的手术后,患者的眼睑下垂情况均有所改善。

    12 手术方法

    对患者均采用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在右侧垫上垫枕,在右侧腋中线第6肋间置入胸腔镜,在患者的锁骨中线第5肋间和腋前线第3肋间做一个长约20 mm的切口,在切口处置入分离钳和超声刀,打开纵膈胸膜和切开胸骨后纵膈胸膜后,利用超声刀分离出胸腺血管,用钛夹夹闭并切断,操作时要注意避免血管的损伤,分离时采用持续向下分离和钝性分离将胸腺的上极拉出,联通周围的资方组织一并切除。将胸腺放入标本袋中后,再取出送去病理分析。手术为了获得较好的手术视野,可以互换胸腔镜和手术器械的位置。如无活性出血即可在右侧置入胸腔引流管[1]。

    13 术后处理

    治疗肌无力的药物:对于Ⅰ型患者术后需停用抗胆碱酯酶的药物,3 d后观察患者的病情,待应激期结束后可半量使用;Ⅱ型患者康胆碱酯酶药物减半使用,3~5 d后再逐渐增加到手术之前的剂量。

    止痛类药物:镇静止痛药会加重患者肌无力的症状。本组患者治疗所实行的手术有益于切口较小,不需要损害胸壁肌肉或组织,因此患者在手术后的疼痛较轻,因此在术后患者的疼痛处理原则上应尽量少使用止痛药[2]。

    2 结果

    我院治疗的20 例患者的性强劲下胸腺切除术均顺利完成,有13例为胸腺增生、7例为胸腺瘤,大小分别为10×15 mm、10×10 mm。手术时间90~120 min,手术过程中有1例患者出现胸腔粘连,2例出现胸腺血管出血,胸腔镜下结扎止血;其余患者手术过程中均出血较少,没有出现输血的情况,多数患者镜右侧入路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胸。

    术后患者镜闭式引流(21±15)d,平均住院时间(65±35)d,术后患者均未使用呼吸辅助机,患者肺部无严重并发症,术后症状就能得到很大程度上的缓解。现根据我院所得数据将我院的治疗效果统计如下:

    

    3 讨论

    外科手术治疗重症肌无力的传统手术入路是通过胸骨正中切口进行开胸手术,这种手术的优点是手术操作的视野清除,前纵隔的脂肪组织清扫彻底,但是这种手术有一个缺点就是对患者的床上太大,患者在手术后有伤口愈合不良等风险,因此术后并发症也较胸腔镜下胸腺切除术高[3]。Cooper术对患者的呼吸干扰较小,适合体质较虚弱的人群,但是手术的缺点是不能充分暴露出患者出现病变的部位,因此在清除患者的前纵隔脂肪组织是也不能达到彻底性。现临床上采用的胸腔镜下胸腺切除术综合了上述两种手术技术,具有创伤小,手术视野暴露充分,恩能够够彻底清除前纵隔脂肪组织,受到很多胸外科医生的认可,本组患者均实行胸腔镜下胸腺完整切除术,无中转开胸,患者在术后均预后良好[4]。其中有9例患者的症状完全稳定(450%),6例患者的症状得到部分缓解(300%),1例稳定(50%),本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00%。本组数据为胸腔镜下进行胸腺切除术治疗重症肌无力提供了数据参考,在临床上的疗效具有确切性,是治疗重症肌无力的理想手术选择,因此,胸腔镜下治疗重症肌无力值得在临床上得到推广。

    参 考 文 献

    [1] 崔启辰,崔有斌胸腔镜入路和胸骨正中入路胸腺切除术治疗重症肌无力的对照研究吉林医学,2011,32(19):38603862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048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