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2年第20期
编号:12248484
10年168例围产儿死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http://www.100md.com 2012年7月15日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第20期
     【摘要】 目的 分析围产儿死亡原因,提出有效的预防措施,为降低围产儿死亡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照围产期标准,对我院10年间168例围产儿死亡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围产儿23574例,死亡168例,围产儿死亡率712‰。其中死胎130例,死产6例,出生7 d内新生儿死亡32例。导致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是胎儿畸形、脐带因素、早产。结论 提高产前诊断技术,加强围产期监护、高危妊娠的管理,按时产检,积极治疗高危妊娠和高危新生儿,可降低围产儿死亡率。

    【关键词】 围产儿;围产儿死亡率;死因;预防措施--------------------------------------------------------------------------------

    作者单位:265701 龙口市人民医院产科 围产儿死亡率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文化、医疗保健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反映围产期医疗、保健的一个重要指标。现将我院产科2002年~2011年10年中168例围产儿死亡情况进行分析。
, 百拇医药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2002年~2011年10年间在我院出生的围产儿死亡登记本,围产儿死亡报告卡及死亡病例共168例。

    12 标准按照我国统一实行的围产期Ⅰ[1]即妊娠满28周(胎儿体重达到1000 g或身长达35 cm)至产后7 d所发生的死胎、死产及新生儿死亡病例168例为统计对象,计算围产儿死亡率,分析围产儿死亡原因,提供预防措施。

    2 结果

    21 其中表2居首位的畸形指孕期彩超检查发现引产或分娩后临床诊断明确的死亡围产儿。表1中死胎发生130例,其中不明原因15例;有明确原因的依次是畸形引产47例(神经管畸形13例,唇、腭裂10例,先天性心脏病4例,其他各种畸形20例),我们本地从2008年开始免费发放叶酸,怀孕前3个月和妊娠后前3个月共6个月口服叶酸,预防神经管畸形,4年来只有1例神经管畸形,可见效果明显;脐带因素35例,脐带因素所造成的死胎是分娩后检查证实,原因分别是脐带过度扭转、脐带缠绕、脐带真结、脐带反折受压造成胎儿缺氧死亡;胎盘早剥14例;妊娠期高血压12例;妊娠合并糖尿病7例。新生儿死亡31例,其中早产21例,先天性心脏病5例,其他畸形5例。死产6例,4例脐带脱垂,均是2004年以前发生,2007年1例死产的原因是产妇口服有机磷农药中毒,来院时宫口开全,胎死宫内,不可避免的死亡。2009年1例死产原因是年轻大夫经验、技术不足,处理不当造成死亡,本例死亡是可避免的。
, http://www.100md.com
    22 围产儿死亡率 2002年~2011年围产儿死亡率分别是697‰、906‰、722‰、689‰、639‰、859‰、643‰、714‰、554‰、788‰、平均死亡率712‰。

    23 围产儿死因分析 从上述资料中显示胎儿畸形是引起围产儿死亡的首要因素,脐带因素与早产分别占第二位,第三位。其次母体因素和胎盘因素也是造成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

    3 讨论与措施

    31 在围产儿死亡中以胎儿畸形占首位,与国内报道相符[2],预防出生缺陷要从孕前开始,孕前和孕期消除和避免接触各种危险因素,如环境、饮食等,为胎儿的生长发育提供良好的内外环境。措施包括孕前注射疫苗、预防传染病、孕前筛查弓形体、巨细胞病毒、风疹病毒。孕前和孕早期口服叶酸或强化叶酸食品,预防神经管畸形的发生,孕前治疗生殖道感染和某些性病,孕期不吸烟不饮酒,避免接触有害物质,高危因素做好产前诊断,进行新生儿遗传性、代谢性疾病的早期筛查,以减少畸形引起的围产儿死亡。
, http://www.100md.com
    32 脐带因素和不明原因的胎死宫内在本统计中共50例,可以通过孕期自我监护、胎儿监护、胎儿脐血流图、彩超等预测和诊断,及时治疗,可避免胎死宫内,降低围产儿死亡率。

    33 早产在本统计的死亡原因顺位构成比中占第三位,国内早产占分娩总数的5~15%,约15%早产儿于新生儿期死亡[3],胎龄越小,死亡率越高,大多数由胎膜早破,妊娠期并发症或合并症及各种原因引起宫缩造成的早产引起,所以积极预防早产,加强妊娠期并发症或合并症管理治疗是降低围产儿死亡的主要措施之一。对于胎龄较小,早产不可避免者,建议产前转诊上级医院,及早治疗早产儿也是避免早产儿死亡的重要手段。

    34 加强产妇建立保健手册,实行统一管理,按时产检,早发现高危因素,早住院,早治疗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做好胎心监护,自我监护,也是降低围产儿死亡的主要措施。

    35 加强对助产人员及年轻大夫的培训,提高助产专业技术,推广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产房内配备复苏设备,每次分娩应有一名熟练掌握复苏技术人员在场,可保证抢救的成功率。

    总之,加强产前检查,预防出生缺陷,防治早产,加强高危妊娠管理,提高助产技术,加强自我监护、胎心监护、产时监护及时发现宫内缺氧,及时治疗,可有效降低围产儿死亡率。

    参 考 文 献

    [1] 乐杰妇产科学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44.

    [2] 梁向华,孙丽芳20年间围产儿死亡构成变化及相关因素分析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8,7:541542.

    [3] 乐杰妇产科学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8687., 百拇医药(赵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