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2年第19期 > 正文
编号:12238155
宫颈管搔刮术在宫颈锥形切除术中的应用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12年7月5日 武洪钰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 目的 探讨术前宫颈搔刮术(ECC)在宫颈锥形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及意义。方法 对行宫颈锥形切除术的290例术前ECC病理结果为阳性的宫颈CIN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 术前ECC病理结果CINⅠ、CINⅡ\CINⅢ\分别为56例、82例、152例,与锥切术后病理相符率为48.2%,73.2%,84.2%,三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ECC结果为CINⅠ,CINⅡ,CINⅢ术后切缘阳性例数分别为0,8,14例,三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前ECC病理级别与术后病理级别、切缘情况有良好的一致性,可以评估颈管情况,指导锥切手术范围。

    【关键词】 宫颈管搔刮术; 宫颈锥形切除术; 宫颈CIN; 切缘

    作者单位:132001 吉林省吉林市人民医院妇产科 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ia,CIN)是一组与浸润性宫颈癌密切相关的癌前病变的统称,反映了子宫颈癌发生发展的连续过程。根据细胞异常程度及累积上皮范围将CIN分为三级,即CINⅠ级:轻度不典型增生;Ⅱ级:中度不典型增生;Ⅲ级:重度不典型增生和原位癌。宫颈锥形切除术是宫颈高度鳞状上皮内瘤变的1种独立诊断和治疗程序[1]。 宫颈管搔刮术(ECC)多用于细胞学异常或临床可疑而阴道镜检查阴性或不满意或镜下活检阴性的患者[2]。颈管内搔刮可以评估颈管情况,指导锥切手术范围。现以我院2005年5月至2010年3月行宫颈锥切术治疗的290例术前ECC病理结果为阳性的CIN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评估术前ECC病理结果在宫颈锥切术中的临床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290例,年龄27~68岁,均为经产妇,其中术前ECC病理结果CINⅠ级56例,CINⅡ级82例,CINⅢ级152例。所有患者均术前行阴道镜下多点活检及宫颈管内搔刮术。

    1.2 手术方法 将290例患者分为3组:CINⅠ级组,CINⅡ级组,CINⅢ级组。所有患者均行宫颈管搔刮术及宫颈冷刀锥切术,方法如下。

    宫颈管搔刮术:患者取膀胱截石位,常规消毒铺巾,窥器暴露宫颈,再次消毒,以小号子宫刮匙按顺时针或逆时针顺序搔刮颈管内膜组织并送检。

    宫颈冷刀锥切术: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患者取膀胱截石位,常规消毒铺巾,窥器暴露宫颈,行碘试验以确定手术范围,鼠齿钳钳夹宫颈前唇并固定,在碘试验不着色区外缘0.5 cm环形切开,深度2~2.5 cm。宫颈创面常规缝合,同时创面填塞碘仿纱条,48 h后取出。切除物送病理检查。术后应用抗生素抗感染治疗。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处理分析。各组样本间差异的比较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436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