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2年第19期
编号:12238068
手足口病致下肢急性弛缓性麻痹的临床分析(2)
http://www.100md.com 2012年7月5日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第19期
     1.2 方法 对42例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①所有病例均给予丙种球蛋白、利巴韦林、神经生长因子、弥可保等住院治疗2周,并于出院后进行2个月的随访。②病原学检查:采集咽拭子、肛拭子标本,留取血液、疱疹液、粪便等送省疾病控制中心检测肠道病毒EV71和CoxA16。③脑脊液检查:患儿入院后行脑脊液压力、常规及生化检查。④头颅及脊髓磁共振检查。⑤脑电图及肌电图等检查。⑥随访2个月后,对患儿瘫痪下肢功能状况进行评估。

    2 结果

    2.1 下肢急性迟缓性麻痹的临床特点

    2.1.1 瘫痪前症状 42例患儿前驱期均伴有单峰热,平均最高温度为(38.6±0.51)℃,热程(5.3±1.7)d,均伴有典型的手足口病皮疹,伴有嗜睡、肢体抖动、呕吐和惊厥等症状。出疹与发热先后顺序:以同时发热和出现皮疹者居多,占52.4%(22例);先发热后出皮疹和先出皮疹后发热者均为23.8%(各10例)。

    2.1.2 瘫痪特点 本组42例下肢瘫痪患儿中,单下肢瘫痪29例,双下肢瘫痪13例。瘫痪于发病后1~8 d,平均(3.35±1.57)d出现,1~2 d达到高峰,瘫痪高峰期体温均未降至正常。发病时肌张力降低 ......
上一页1 2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673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