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1年第19期 > 正文
编号:12109033
2型糖尿病并发急性脑梗死患者的DSA颈动脉颅外段狭窄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1年7月5日 赵桂森 霍彬 李斌
第1页

    参见附件(2191KB,2页)。

     【摘要】 目的 通过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方法,评价2型糖尿病并发急性脑梗死患者颅外段颈动脉狭窄的临床特点。方法 选择急性脑梗死120例,其中2型糖尿病64例,非糖尿病患者92例,评价2型糖尿病并发急性脑梗死患者颅外段颈动脉狭窄的临床特点。结果 ①糖尿病组的血管狭窄发生处明显多于对照组,且均以颈内动脉狭窄最多见;两组患者不同血管部位血管狭窄发生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糖尿病脑梗死组血管狭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两组患者均以颈内动脉血管狭窄较常见,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颅外血管狭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组。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颅外段颈动脉狭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糖尿病是一种发病率极高的全身代谢性疾病。脑梗死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而50%脑梗死是由于颅外段颈动脉病变引起的,为此本研究采用DSA方法,评估2型糖尿病急性脑梗死疑似血管狭窄的患者颈动脉颅外段狭窄特点。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09年1月至2010年7月收住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56例,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并经脑CT或MRI证实。将患者分为糖尿病组(DM组)和非糖尿病组(NDM组),其中糖尿病组共64例,男38例,女26例;年龄35~79岁,平均(67.8±8.6)岁。非糖尿病患者共92 例,男57例,女35例;年龄33~81岁,平均(68.4±9.5)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及合并症均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1.2.1 DSA检查 所有患者于脑梗死1周内进行全脑血管DSA检查。血管狭窄程度按北美症状性颈内动脉内膜切除协作研究组(NASCET)标准计算狭窄率。

    1.2.2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使用SPSS13.0统计分析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不同血管异常发生部位的比较(见表1)。两组患者比较,糖尿病组的血管狭窄发生部位明显多于非糖尿病组,且均以颈内动脉狭窄最常见,两组数据比较卡方值为21.1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2.2 两组患者血管狭窄发生率的比较(见表2)。对2组患者所有颈动脉血管,以阴性(正常)与阳性(狭窄或闭塞)为切分点时,DM脑梗死组血管狭窄率为37.50%;而NDM脑梗死组血管狭窄率为17.86%,两组比较χ2值为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3 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结构的变化,缺血性脑血管病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同时也是危害中老年人生命及生活质量的普遍疾病。脑动脉狭窄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一个重要的病变基础。研究表明,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颈动脉狭窄与脑梗死的发生有密切的相关性。颈动脉狭窄可分为颈动脉颅内段狭窄和颈动脉颅外段狭窄, 缺血性脑血管病颅内动脉的狭窄国内研究较多,但对颅外段狭窄研究甚少。

    糖尿病是脑血管病尤其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1]。大血管病变是2型糖尿病高致死率、高致残率的原因之一。本研究提示2型糖尿病脑梗死组血管狭窄以中、重度狭窄为主, 这在糖尿病性冠心病中得到证实。国内郑宇等[2]对1603例ICVD患者进行了检测,发现颅外段狭窄发生率为17.3%;本研究发现,非糖尿病脑梗死患者颈动脉颅外段狭窄的发生率为17.36%,糖尿病脑梗死组患者颅外段狭窄的发生率为37.50%。由此表明我国脑梗死患者颈动脉颅外段血管狭窄发生率较低,但同时该研究显示,糖尿病脑梗死组中度狭窄以上的比较明显高于非糖尿病脑梗死组。这可能与糖尿病引起的动脉硬化有关,进一步证实,糖尿病为脑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尤其是颅外大血管狭窄与糖尿病之间关系密切。因此对糖尿病患者要高度警惕脑梗死的发生,并积极治疗和预防。控制和调节好血糖是预防和治疗的关键,这样才能有效的减少糖尿病脑血管并发症,减少脑梗死的发生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191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