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1年第19期 > 正文
编号:12108728
间质性肺疾病对肺动脉高压HRCT征象的影响
http://www.100md.com 2011年7月5日 陈华平 孟志华 杜云 陈振松 石广兴 刘纯钢 方先来 史洪平
第1页

    参见附件(3000KB,3页)。

     超声心动图采用美国GE Vivid7彩色超声诊断仪,测得三尖瓣返流最高流速,根据简化Berger方程(PASP =4V2 1.23 mm Hg)估算肺动脉收缩压(Pulmonary artery systolic pressure,PASP),V为最大返流速度。CT和超声心动图检查间隔时间为0~3个月,平均1个月。

    1.3 CT评价方法 将图像传至北京东华合创公司的PACS系统,由两位放射诊断医师独立观察CT纵隔窗(窗宽400 HU、窗位40 HU)图像,使用系统自带的电子尺进行测量。两位医师测量结果不一致时,取平均值。在右肺上叶尖段支气管近端0.5 cm处测量尖段支气管及伴行动脉直径,计算其比值。在肺动脉分叉近端3 cm范围内的最宽处测量主肺动脉直径,右下肺动脉直径在其近端1 cm处测量。如血管呈椭圆形,测其短径。

    另由两位放射诊断医师独立观察CT肺窗(窗宽1000 HU、窗位-700 HU)图像。用国际上通用的(scoring system)量化HRCT表现的方法[4],对HRCT上征象累及的范围进行评分。本文分别对网格状影、结节状影、肺密度增加(包括磨玻璃样密度影和含气腔隙实变)或肺密度减低(包括蜂窝状影、肺囊状影)进行判断。根据评分对象在六个预定层面上所占的面积作定量记分。0:观察层面中无本征象;1:累及范围25%以下;2:累及范围在25%~50%之间;3:累及范围在51%~75%之间;4:累及范围>75%。最后取两位独立观察者的结果的平均值,如果间质性肺疾病范围至少25%不一致,就由两位观察者重新判读以达到共识。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1.5统计软件,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x±s)表示,右肺上叶尖段支气管/伴行动脉直径之比值、主肺动脉和右下肺动脉直径与肺动脉收缩压之间的相关性采用线性回归分析。主肺动脉直径与间质性肺疾病范围之间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秩和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右肺上叶尖段支气管/伴行动脉直径之比值(0.882±0.41)(0.731~1.035),主肺动脉直径、右下肺动脉直径分别为(31.5±5.4) mm、(16.6±2.7) mm。PASP (39.5±5.1) mm Hg(21~63 mm Hg)。右肺上叶尖段支气管/伴行动脉直径之比值与PASP有明显的相关性(r=0.67,P<0.005)。主肺动脉直径、右下肺动脉直径与PASP没有明显的相关性(r=0.24;P=0.23和r=0.22;P=0.27)。主肺动脉直径与间质性肺疾病范围无独立的联系(r2=0.09,P=0.49)。

    在对主肺动脉直径与PASP之间的散点图分析中(图1),我们发现PASP处于较低范围的一些患者有明显的主肺动脉扩张(图2)。根据PASP分成两组,即低PASP组(PASP<40 mm Hg)和高PASP组(PASP≥40 mm Hg),低PASP组26例,高PASP组27例。低PASP组和高PASP组的平均主肺动脉直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0.8±5.9)mm和(32.2±4.9)mm;P=0.55。

    3 讨论

    间质性肺疾病的弥散功能障碍产生低氧血症,同时炎症因素累及肺小动脉,使肺血管阻力增加形成PH。PH是经过治疗后影响预后的决定因素[5,6]。间质性肺疾病患者随后出现PH的症状和体征一般是非特异性的。一直以来,右心导管术是临床诊断PH的“金”标准。但右心导管术属于创伤性检查,且费用较高,不利于普查及随诊复查。Homma等[7]的研究显示,超声心动图测得的右室收缩压与右心导管术测得的肺动脉收缩压有很好的相关性。超声心动图无创,价格低,是目前诊断肺动脉高压常用的方法。CT对外周肺小血管的显示非常有优越性。HRCT能够提供较高的空间分辨力,可显示肺的细小结构,成为间质性肺疾病的主要检查方法。

    CT测得的主肺动脉直径与右心导管术测得的平均肺动脉压相关[1-3],主肺动脉膨隆是诊断PH广泛应用的标准。在对间质性肺疾病的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主肺动脉直径、右下肺动脉直径与PASP无相关性,与Zisman等[7]的研究结果一致。Zisman等对肺纤维化患者的研究发现:轻度PH患者的主肺动脉直径与平均肺动脉压无相关性。

    右肺上叶尖段支气管与伴行动脉走行相对固定,且与CT扫描层面垂直,没有容积效应,测量更准确。文献报道,小的肺血管与伴行支气管(直径<4.0~5.9 mm的肺中野支气管)的比值或小的肺动脉与肺静脉的比值在评价肺血流动力学时有意义。急性缺氧动物模型表明,支气管管径明显增宽而小的肺动脉明显收缩,支气管与伴行动脉直径比值加大。本研究结果显示,右肺上叶尖段支气管/伴行动脉直径之比值与PASP有明显的相关性。

    本研究中,低PASP组的主肺动脉直径较大,PASP处于较低范围的一些患者有明显的主肺动脉扩张。结果与Zisman等[8]研究一致,他们的研究表明间质性肺疾病患者伴正常肺动脉压时的平均主肺动脉直径是31.3 mm。这比以往报道的平均主肺动脉直径的正常值要大[9]。据此推测,间质性肺疾病出现肺纤维化,导致肺容量减少和肺弹性回缩力增加,并可能通过牵拉血管而导致肺动脉扩张。然而,我们的研究显示主肺动脉直径与间质性肺疾病范围无相关性,进一步证实间质性肺疾病患者伴有PH不仅仅表现肺血管扩张,更是小血管结构重建的反映。

    综上所述,间质性肺疾病影响主肺动脉增宽作为PH诊断指标的可靠性,间质性肺疾病患者的主肺动脉扩张可以不表现PH。在间质性肺疾病患者中,右肺上叶尖段支气管/伴行动脉直径之比值对诊断PH有较高的可靠性。

    参 考 文 献

    [1] Haimovici JB, Trotman-Dickenson B, Halpern EF, et al. Relationship between pulmonary artery diameter at computed tomography and pulmonary artery pressures at right-sided heart catheterization:Massachusetts General Hospital Lung Transplantation Program.Acad Radiol, 1997,4(5):327-334.

    [2] Kuriyama K, Gamsu G, Stern RG, et al. CT-determined pulmonary artery diameters in predicting pulmonary hypertension. Invest Radiol,1984,19(1):16-22.

    [3] Ng CS, Wells AU, Padley SP. A CT sign of chronic 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the ratio of main pulmonary artery to aortic diameter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3000KB,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