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1年第11期 > 正文
编号:12077317
步长脑心通联合拜阿司匹林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疗效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11年4月15日 茅爱平 周佳子
第1页

    参见附件(2116KB,2页)。

     【摘要】 目的 观察步长脑心通与拜阿司匹林合用与单用拜阿司匹林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140例患者(符合入选标准)随机分为治疗组(70例)和对照组(70例),治疗组每日口服拜阿司匹林和步长脑心通;对照组每日口服拜阿司匹林,服药3个月,观察疗效。结果 治疗组患者6个月内再发TIA或脑梗死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步长脑心通与拜阿司匹林合用优于单用阿司匹林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

    【关键词】

    步长脑心通;拜阿司匹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病,是脑梗死发生的先兆,如不给予积极有效的治疗可危及生命或导致不可逆的神经功能损害。有研究表明,TIA后90 d内卒中的发生率为10.5%,而各种严重血管事件(卒中、心肌梗死、死亡和TIA复发)的发生率则为25.1%,90 d内发生卒中的患者中有一半出现在TIA后最初48 d内[1]。因此,积极治疗TIA是预防脑梗死、降低致残率和病死率的关键。

    笔者选择了140例在我院就诊的患者,采用步长脑心通与拜阿司匹林联合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7年1月至2010年7月在本院就诊患者140例。入选标准:符合中华神经科学会的诊断标准(1995年中华医学会第四次全国脑血管学术会议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诊断要点[2]随机分组:治疗组70例,男43例,女27例,平均年龄(61.2±7.9)岁,对照组70例,男42例,女28例,平均年龄(61.9±6.1)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药物治疗

    治疗组:口服步长脑心通与拜阿司匹林;对照组:口服拜阿司匹林。入选患者每日早饭后0.5 h服用拜阿司匹林,(德国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生产)100 mg,步长脑心通(陕西咸阳步长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每粒0.4 g,每次3粒,餐后0.5 h口服,均连续服用三个月。

    1.3 观察指标疗程结束后,随访6个月观察TIA治疗前后主要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及治疗前后血脂指标的变化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分析均采用SPSS 12.0软件,计量资料以x±s表示,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3 不良反应

    两组治疗三个月,两组的不良反应:治疗期间治疗组出现4例胃肠道反应,对照组出现3例胃肠道反应。

    4 讨论

    TIA是颈内动脉系统或椎一基底动脉系统一种短暂的、反复发作的脑局部供血障碍引起的一过性神经功能障碍综合征,典型症状持续一般不超过1 h,且无急性脑梗死的明确证据,如果没有及时治疗,其中脑卒中发病率及卒中病死率均明显增高。TIA的病因多种,多数学者认为微栓塞或血栓栓塞是TIA发病的主要机制[3]。临床主要表现为头晕,复视,吞咽困难,肢体无力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说明脑血管疾病的一级预防失败。目前抗血小板治疗是预防卒中的重要手段之一,许多患者虽然一直服用阿司匹林来抑制血小板聚集,但仍

    

    作者单位:841000新疆库尔勒市农二师医院内一科

    

    不能完全预防卒中,这可能与阿斯匹林抵抗有关[4],因此单独依靠抗血小板药物预防各种类型脑梗死显然是不切实际的。

    脑心通胶囊是依据不同类别通络药有机组合研制而成的复方制剂,组方:黄芪、赤芍、丹参、当归、川芎、桃仁、红花、乳香、没药、鸡血藤、牛膝、桂枝、桑枝、地龙、全蝎、水蛭。黄芪具有益气活血、防治血栓形成,抗脂质过氧化和消除氧自由基作用。全蝎、地龙等虫类药物含有大量的血栓溶解因子,水蛭含有多种生物活性质,其主要成分是水蛭素,是目前最强的凝血酶特异抑制剂,有类肝素作用。总之本方具有保护神经细胞、抑制神经细胞凋亡作用,同时具有降脂、抗凝、抑制血栓形成,改善血液凝聚状态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其有效作用于血管,稳定粥样硬化斑块,与阿司匹林具有协同作用,对动脉硬化病变的发生、发展起到预防和治疗作用[5]。本研究说明脑心通与拜阿司匹林合用对TIA患者安全有效,优于单用拜阿司匹林,同时不增加不良反应,可用于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血栓栓塞的预防。

    参 考 文 献

    [1] l Johns0nSC,Gress DR.Bmwner Ws,et al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116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