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0年第36期
编号:11989591
新生儿气腹症病因及预后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0年12月25日 《中国实用医药》 2010年第36期
     【摘要】 目的 探讨新生儿气腹症的病因及预后。方法 回顾分析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救治存活28例,死亡9例,放弃治疗自动出院3例;死亡及自动出院病例中均出现不同程度中毒性休克、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多脏器功能衰竭表现。结论 新生儿气腹症中绝大多数为消化道穿孔性气腹,病死率高。要求临床医师熟知新生儿气腹症早期临床表现,尽早采取措施以提高抢救成功率。

    【关键词】 新生儿气腹症;病因;预后

    新生儿气腹近年来似有增多的趋势,新生儿气腹是新生儿腹部急症的重要临床表现形式,处理不当将危及患儿生命,病死率高。现就我院2004~2009年收住40例新生儿气腹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对其病因及预后进行分析,以提高确诊率,降低病死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为我院2004~2009年收治的40例新生儿气腹症病例,其中男30例,女10例,发病平均年龄8 d,最小年龄9 h,最大年龄28 d;发病到就诊时间<12 h 5例,12~24 h10例,24~48 h16例,超过48 h 9例;早产儿12例,足月儿27例,过期产儿1例;体重<2500 g的10例,≥2500 g的30例。原发疾病中:胃肠道穿孔35例:其中先天性胃壁肌层缺损6例,先天性肠闭锁5例,坏死性小肠结肠炎3例,先天性巨结肠的12例,肠旋转不良3例,胎粪性腹膜炎3例,特发性胃穿孔1例,特发性肠穿孔2例;穿孔部位:胃穿孔8例,小肠穿孔10例,结肠穿孔15例,多发性穿孔2例;良性气腹5例。有宫内窘迫或生产窒息缺氧史10例;体温不升18例;喂养不当(快速超量)3例。
, 百拇医药
    1.2 临床表现 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18例、进行性腹胀35例和呕吐25例。体征上见张力性气腹,肝浊音界消失,腹壁发亮及红肿21例,肠鸣音减弱或消失19例;15例伴有休克症状;合并败血症8例,硬肿症10例,肺炎7例,多脏器功能衰竭3例,DIC 2例。全部病例的X线腹部摄片均有不同气腹征表现。

    1.3 治疗及转归 手术治疗38例,穿孔修补术10例,肠造瘘术18例,肠切除肠吻合术8例,探查引流术1例,探查后放弃治疗1例;保守治疗3例;结果救治存活28例,死亡9例,放弃治疗自动出院3例;死亡及自动出院病例中均出现不同程度中毒性休克、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多脏器功能衰竭表现。

    2 讨论

    2.1 病因 新生儿气腹病因复杂,其病因为:缺血,宫内窘迫或生产窒息缺氧史;胃肠内压力增高,如伴发胃肠壁缺损或畸形梗阻者更易发生胃肠穿孔;先天性胃壁肌层发育不良或缺如,如肠闭锁、肠旋转不良、胎粪性腹膜炎、巨结肠等;感染原因,尤其是肠道内致病菌存在是胃肠穿孔发生的危险因素;特发性胃肠穿孔,胃壁CKIT+细胞的缺乏是胃穿孔的一个重要因素;新生儿良性气腹病因为术后获得性积气、呼吸道疾患、腹膜后腔积气、自发性或妇科疾患等。
, 百拇医药
    2.2 临床特点 新生儿胃肠穿孔气腹症前驱症状可为激惹、躁动或嗜睡、少动、拒奶、呕吐、腹胀等,与新生儿感染、败血症、电解质紊乱等内科疾患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区别。新生儿消化道穿孔可发生在胃至直肠的任何部位。其临床特点往往有肠梗阻的表现如腹胀、呕吐、不排便等,而腹壁发红常警示着穿孔的可能。因此对腹胀患儿应定期行腹部X线立位或侧位片,以早期诊断。良性气腹气体量少,一般不需要手术治疗,其发生率约占气腹的10%左右。新生儿为非消化道穿孔性气腹的高发人群,具体发生气腹原因不清楚。

    2.3 诊断 新生儿气腹症X线特征X线检查发现气腹症一般并不困难,常规X线检查一般先行透视检查后再拍摄各种体位相片,少量气腹以立位相能发现隔下新月形气带与沿腹壁分布气体造成的“环形气带”为依据;仰卧位因隔下新月形气带向腹壁弥散,加上腹壁气体带与腹脂线相混淆而易贻误诊断。查体有腹壁发亮红肿、肠鸣音减弱或消失、移动性浊音阳性等腹膜炎体征,肝浊音界消失为消化道穿孔气腹症的特征性表现。腹腔穿刺获得气、液体可为确诊依据。良性气腹症患儿一般情况大多良好,除腹胀外多无中毒性休克及腹膜炎体征,肠鸣音正常,腹腔穿刺有气体但无液体抽出。本组全部病例均摄片,有提示膈下游离气体,足球征、倒V形征为气腹在仰卧位腹部平片上的特征表现等。
, http://www.100md.com
    2.4 治疗及预后 新生儿胃肠穿孔引起的气腹症一旦确诊,即行吸氧、胃肠减压、快速补液、纠正酸中毒及抗生素应用,尽早手术。术后的监护、静脉营养支持治疗、抗感染以及抗休克、预防多脏器功能衰竭非常重要;新生儿良性气腹症诊断明确者选择保守治疗,包括禁食、抗炎补液、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变化,如腹胀严重影响呼吸循环者,可行穿刺抽吸放气治疗。总之,新生儿气腹症中绝大多数为消化道穿孔性气腹,病死率高。要求临床医师熟知新生儿气腹症早期临床表现,尽早采取措施以提高抢救成功率。

    参 考 文 献

    [1] 周少毅.新生儿消化道穿孔的X线诊断及病因和预后分析.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2003,12(3):158.

    [2] 林进汉.新生儿良性气腹的诊断与治疗(附3例报告).新生儿科杂志,2000,15:219.

    [3] Gordon PV.Understanding intestinal vulnerability to perforationin the extremely low birthweight infant.Pediatr Res,2009,65:138., http://www.100md.com(杨 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