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0年第24期 > 正文
编号:11952033
产前护理干预对产后抑郁症的影响
http://www.100md.com 2010年8月25日 张少霞 王建英 曹建用
第1页

    参见附件(1426KB,2页)。

     【摘要】 目的 观察产前护理干预对产后抑郁症的影响。方法 以2009年3月至2010年3月在我院进行产前检查并在我院分娩的孕妇3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产前护理干预的观察组各150例。观察产前护理干预对产后抑郁症的影响。结果 产后6周两组抑郁症发生率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产前护理干预能够显著降低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应加强对孕产妇及其家属进行教育,预防产后抑郁。

    【关键词】产后抑郁症;产前 护理干预

    作者单位:519000珠海,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产科

    产后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情感性精神障碍性疾病,以产妇产后孤僻、爱哭、失眠或嗜睡、注意力难以集中、疲乏及食欲不振、悲观厌世等为特征。造成产后抑郁症的可能因素很多,包括生理、心理、社会因素,其中社会心理因素被认为是主要因素。产后抑郁症的预防重在心理护理,应从产前做起[1]。我们对150例孕妇进行产前护理干预,在预防产后抑郁症方面获得良好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3月至2010年3月在我院进行产前检查并在我院分娩的孕妇30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对象无精神疾病史,无脑部及其他躯体性疾病,无家族精神病史,具有一定的文化程度,且自愿加入者。大学文化程度86例,高中文化程度123例,初中文化程度69例,小学文化程度22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产前护理干预的观察组各150例。两组产妇在年龄、孕周、文化程度方面有可比性。

    1.2 产前护理干预方法

    1.2.1 孕期保健 对孕妇进行孕期保健教育,讲解孕期的生理现象、合理饮食、早孕反应的应对措施等,使其树立良好的健康行为;从胎教的角度讲解良好的情绪可促进胎儿身心发育的重要作用,从而减轻焦虑情绪,使孕妇心理逐渐适应生理变化;教会孕妇家庭监护胎儿的方法,如自数胎动、听胎心音等;孕妇28周后每日用清水擦洗乳头,每日用十字法按压乳头数十次,乳头凹陷者作乳头牵拉,每日数次,为分娩后顺利哺乳做好准备,以减轻产后的焦虑。

    1.2.2 分娩教育 主动讲解与分娩相关的知识,使其了解分娩过程及分娩过程中的放松技术,让孕妇学会给婴儿哺乳、换尿布、洗澡等技能,在思想上、技能上为孕妇向母亲角色的过渡做好思想准备,放下心理包袱,以积极地心态迎接新的生命的诞生。

    1.2.3 角色转换 帮助孕产妇了解在分娩后可能发生的变化,以积极的态度对待新角色,现实地看待角色转换中的得与失,提高处理新角色关系的能力,并建立和发展适应新角色的社会支持系统。

    1.2.4 家属支持 部分产妇担心得不到丈夫、父母和公婆的支持,尤其对期盼生男孩的孕妇更是担心一旦生了女孩会怎样怎样。要与家属沟通,让他们明白母婴平安、健康才是最重要的道理。家属要关心、支持孕产妇,让她感到家是最可靠的靠山。

    1.2.5 及早干预 对有危险因素者进行及早干预。所谓危险因素是指有情绪异常史、手术产、产后受到关怀帮助少、居住条件不好、对孕产期保健服务不满或患某些妊娠并发症等或者有幼年丧母、父母早期离异、家中有精神病史等。要有针对性的进行个体化干预。

    1.3 评定方法 两组均于产后42 d采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评分,问卷简单易行,容易被产后妇女接受。EPDS总分<12分为阴性,>13分为阳性,阳性者可确诊为产后抑郁症[2]。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0.0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表1

    两组产妇发生产后抑郁症情况(例,%)

    组别例数产后抑郁阴性产后抑郁阳性抑郁症发生率(%)

    观察组15014553.33

    对照组1501193120.66

    P值<0.01

    注:产后6周两组抑郁症发生率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1)

    3 讨论

    虽然说妊娠分娩是育龄妇女的一种正常、自然的生理现象,但毕竟是一次巨大的生理变化和心理应激过程,特别是初产妇或者有不如意生育的产妇,常常会使产妇感到焦虑、抑郁,产后抑郁症发病率高达10%~30%,不仅影响产妇的身心健康,还会影响家庭的生活稳定[3]。传统观念认为,妇女妊娠后要重视营养,加强胎教,却忽视了对孕妇的心理关怀和社会支持。研究发现越来越多的产后抑郁的危险因素,大部分集中在产前和产时,因此妊娠期及分娩期做好预防更为重要。对产前护理进行干预,应该成为预防产后抑郁症的有效方法,我们对150例孕妇进行包括孕期保健、分娩教育、角色转换、家属支持、及早干预等措施,结果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表明产前护理干预能够显著降低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应该加强对孕产妇及其家属进行教育,预防产后抑郁。关注产褥早期产妇身心变化,及时处理先兆症状,产后6周是产后抑郁症的高发期,所以应创造一个轻松和谐而又温馨的产后休养环境,及时对产妇进行母乳喂养指导,讲解新生儿正常的生理发育过程,同时发挥哺乳母亲间的相互交流和鼓励作用。针对产妇产后心理脆弱、易受暗示和依赖性强的特点,医护人员要尊重产妇,态度和蔼热情,细心关怀,提高产妇喂养和照顾婴儿的自信心,减轻产妇的心理负担。对于有哭泣、紧张、焦虑的产妇,经常与之交谈,根据原因进行针对性的处理和提供必要的帮助。在产妇出院前,掌握产妇的机体、生理等恢复情况,了解产妇的心理变化,取得家属的理解和帮助,并做好必要的健康教育工作,如让其了解生殖器官恢复状况的变化以及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和处理、产后母儿检查的时间和地点、婴幼儿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求助的方法和对策等,尽可能地减轻照顾孩子的压力,避免诱发产后忧郁发生的因素,保障产妇的身心健康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426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