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0年第24期
编号:11951625
重症急性胰腺炎螺旋CT分型在临床预后判断中的价值(2)
http://www.100md.com 2010年8月25日 贾西中
第1页

    参见附件(1515KB,2页)。

     螺旋CT具有扫描速度快和强大的后处理功能,能够显示重症急性胰腺炎时胰腺、胰周局部大体病理变化(如胰腺肿大程度、胰腺坏死范围、渗出积液范围、胰周脂肪坏死等);同时螺旋CT可用于重症急性胰腺炎随访检查,观察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病理演变发展过程,如胰腺大小的变化,胰腺密度的变化,渗出积液的吸收、局限,假性囊肿及脓肿的形成,是否并发蜂窝织炎等,对临床治疗起到重要指导作用。

    CTSI是目前判断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最常用的影像学方法,但其评分方法复杂[2]。它首先将急性胰腺炎按CT分级为A、B、C、D、E五级,其相应得分为0分、1分、2分、3分、4分;其次把胰腺坏死<30%加2分,30%~50%加4分,>50%加6分;然后把二者相加得出CTSI评分;即CTSI评分=CT分级得分+坏死得分。胰腺坏死<30%加2分,30%~50%加4分,>50%加6分;这种对坏死范围的判断,在实际工作中有一定限度,因此有待于进一步改进。

    螺旋CT分型是以胰腺肿大、胰腺密度、渗出物范围与密度、胰周脂肪密度作为依据制定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时胰腺多弥漫性肿大,病理基础是胰腺弥漫性肿胀。胰腺密度不均病理基础是:胰腺实质出血、坏死,增强扫描时胰腺出血、坏死区域不强化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515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