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09年第15期
编号:11910475
颅内外脑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的对比研究(1)
http://www.100md.com 2009年5月25日 刘 武 邓宇平 罗伟良
第1页

    参见附件(2335KB,3页)。

     摘要目的:总结比较颅内外脑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技术操作的难易度,进行风险与收益的评估。方法:将我院神经内科2004年1月~2008年12月间,接受经皮腔内支架成形术的110例病人分成颅内段、颅外段两组,颅内血管42例,颅外68例。支架置入点均为引起缺血事件的"责任"血管。对两组病人技术操作、术后并发症、短期随访(平均21±10.3个月)分别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颅外68例技术操作全部成功,术中并发症10例,为颈内动脉开口支架成形术中出现的短暂心率、血压下降。颅内42例技术操作39例成功,术后脑出血1例(死亡),支架内血栓形成3例,血管痉挛2例。结论:颅内血管支架成形术技术操作难度大,而且存在一定的风险性,实施时应慎重;颅外血管支架置入成形术可操作性相对较大,成功率较高,风险相对较小,收益较大;

    关键词脑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风险与收益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所致的重度脑动脉狭窄是引起脑组织缺血乃至梗死的主要原因,药物治疗无法有效解决此类病人的脑血流灌注不足的问题,大血管处不稳定斑块破裂、脱落可致严重缺血性卒中事件。脑血管内支架术是近年来借鉴心脏冠脉支架成形术经验发展起来的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重要手段,在临床上的应用发展迅速,但由于心脑各自血管结构、解剖等不同,脑血管内支架术存在高风险性。本文总结颅内外脑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成形术的风险与收益情况。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110例病人分2组,颅内血管狭窄患者42例,男性26例,女性16例,平均年龄58.2±8.8岁;颅外血管狭窄患者68例,男性37例,女性31例,平均年龄67.4±7.7岁。绝大多患者以脑梗死和眩晕入院。体检有轻偏瘫(肌力3~4)及后循环缺血体征。入选病例均为Mori分型A或B型。全部病例临床诊断均符合动脉粥样硬化改变,无明显心肺肾损害,无血液病及出血倾向,有缺血性脑损害的病史或反复发作的TIA表现,经内科药物保守治疗无效,患者授权家属签字同意。无造影剂过敏。2组病例所有患者脑动脉狭窄均由主动脉弓+全脑血管造影确诊,按NASCET标准[1]颅外血管狭窄均超过60%,颅内血管狭窄率均大于50%。其中颈内动脉开口狭窄44例,锁骨下动脉狭窄4例,椎动脉开口狭窄20例;颅内段血管中大脑中动脉M1段18例,椎动脉V4段及基底动脉22例,颈内动脉C6段2例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335KB,3页)